東南網4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林少蓉)十幾天前的德國法蘭克福歌劇院,燈火璀璨,座無虛席。一場世界級高水準的鋼琴總決賽“德國國際鋼琴家獎”大賽正在緊張進行中。 在評委席上,有一位中國人,見證、參與了這一難忘時刻。他就是來自廈門愛樂樂團的藝術總監(jiān)、首席指揮家——傅人長。七年來,他是首位成為該大賽評委的中國人。“德國國際鋼琴家獎”大賽是一項國際性賽事。每年都會吸引全世界頂級的鋼琴家前來報名參加。這項賽事對評委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的。 近日,剛從德國回廈的傅人長接受導報記者的采訪,愉快地分享了他此次德國之行的收獲,以及對于中國孩子學鋼琴的獨到見解。 近幾年,中國孩子在國際上獲得大賽獎項越來越多,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完整演繹更是征服了國外觀眾。那么,在參加國際性大賽時,什么樣的選手是最受國際評委青睞的?“擁有感染力的音樂和溫暖的音色,能完整、準確地詮釋曲目的豐富情感和準確的風格,加上扎實的演繹技巧,才是征服觀眾和評委的砝碼。”傅人長說,很多中國的孩子,他們的鋼琴技術是一流的,刻苦程度更是無人能比,但是在國際性舞臺上,觀眾和評委更看重的是“音樂的靈魂”,不只是你有奪目的鋼琴技巧,就能出類拔萃。音樂它講究的是“綜合素養(yǎng)”和獨特的藝術個性和魅力。“所以平日家長對孩子進行某樂器培養(yǎng)時,就要有‘積累’意識。可以帶孩子們多聽音樂,多看畫展,多讀文學作品,多聽音樂會。最重要的,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練習習慣。” 傅人長曾經在德國生活多年,他說,中國孩子和德國孩子是有區(qū)別的,德國孩子在練習或是上臺表演鋼琴時,大多抱著一種“玩”的心態(tài),所以他們的孩子表現(xiàn)欲較強。反之,中國的不少孩子過于小心謹慎,完全按照既定的路線行走,生怕有一絲失誤。有一回,甚至還看到一名中國小孩,比賽一下場,因為演出有瑕疵,內疚得不停跟父母“道歉”。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國際大賽中,較難出彩。 傅人長說,應該提倡“興趣培養(yǎng)”。比如,在孩子還沒有學習樂器之前,家長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平日里,可以讓他們多聽些古典音樂,或是名家曲目,哪怕是在一日三餐時,也可以將這些名曲作為音樂背景。當有一天,孩子真正接觸音樂時,會因為“似曾相似”,而自然產生親近感。 |
相關閱讀:
- [ 03-21]廈門愛樂樂團走進集美大學 用音符來講述嘉庚故事
- [ 06-01]聽故事賞音樂 廈門愛樂樂團獻禮“六一”兒童節(jié)
- [ 05-11]廈門愛樂樂團本周送來“弦樂精品”音樂會
- [ 03-16]本周五晚 廈門愛樂樂團將在廈大舉辦“蘇俄經典”交響音樂會
- [ 01-29]廈門愛樂樂團今晚舉行音樂會 匯聚中外經典名曲
- [ 07-09]大管演奏大師攜手廈門愛樂樂團 周五“奏響”鷺島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