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陳先生所拍,下圖為鉤盲蛇資料圖。專家稱,因為陳先生的圖看不清細節,所以不敢確定是哪種蛇。
海西晨報訊(記者陳璐)5月1日凌晨1時許,在海滄自貿公園散步的市民陳先生,遇上了一條特殊的“蚯蚓”。
網友:這“蚯蚓”是蛇
開始只是覺得這條“蚯蚓”爬行姿勢怪異,陳先生順手把它拍了下來,照片發到網絡上,沒想到,不少網友說,陳先生遇上了“世界上最小的蛇”———鉤盲蛇。
在陳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條“蚯蚓”通體披著黑色鱗片,行進時呈“S”形,速度比一般蚯蚓快,十分靈活,像蛇在爬行。“也就十幾厘米長,我拍了它十幾秒,它就鉆到路邊的縫隙里了。”陳先生告訴記者,第二天一早,他把圖片拿給本地同事看,同事說那是閩南人所說的“鐵線蛇”,又叫“鉤盲蛇”,在蛇類中的體型是世界上最小的。
聽了同事的說法,看了網友的評論,陳先生有點后怕:“有的網友說,這種蛇有劇毒,想想都有點后怕!那時候可是把它當作怪異的蚯蚓拍呢。”
類似情況并不罕見
記者了解到,不少廈門人都有過類似的遭遇。
去年8月,連續兩天,市民洪先生的朋友曾在自家衛生間里遇到兩條“爬蟲”———因為兩條“爬蟲”爬行速度極快,身披黑色鱗片,他特地發朋友圈“求科普”,不少人告訴他,這是“鉤盲蛇”。
2011年4月18日,本報曾報道,鼓浪嶼的施先生在大德記浴場旁抓了一條“蚯蚓”回家喂烏龜,結果發現這條所謂的“蚯蚓”竟是一條鉤盲蛇。
專家:是條蛇,無毒性
陳先生遇到的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鉤盲蛇?記者就此采訪了研究兩棲爬行類生物的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義權。
根據陳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視頻,王義權教授肯定,陳先生遇上的是蛇,而不是其他爬蟲。“可能是鈍尾雙頭蛇,也有可能是鉤盲蛇。”王義權教授表示,因為拍攝距離較遠,無法近觀蛇的體表特征,“最好是能夠在光線好的地方觀察,翻過來看看它們的腹部”。
最大的鉤盲蛇也只有十幾厘米長,鈍尾雙頭蛇體型比鉤盲蛇稍大一些,但十幾厘米長的也很常見。王義權教授介紹,區分鈍尾雙頭蛇與鉤盲蛇的方法,就是看細節,鈍頭雙尾蛇頭尾都有一對斑點,鉤盲蛇則是因鱗片覆蓋了眼睛而“盲”。不過,這兩種蛇都沒有毒性。S7503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