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設中的中馬友誼大橋。(本組圖/中交二航局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部提供) 廈門日報訊(記者 徐景明)一座是曾創下18個月建成速度紀錄的集美大橋,一座是世界首座建在珊瑚礁上的跨海大橋中馬友誼大橋,它們的建設方,都是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主流媒體集中報道了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的建設情況,引發普遍關注。 大橋建設用砂來自閩南 中馬友誼大橋項目部書記王超前天與本報記者遠程連線時介紹說,中馬友誼大橋項目管理人員有十余人曾參建集美大橋,其中有四人,在當時還是普通員工,現在已成長為骨干力量。 不斷迎接挑戰,是這支建設隊伍的成長主因。在集美大橋項目建設時,“80后”的王超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小伙。他說,當年挑戰18個月建成跨海大橋,挑戰最先進的建設工藝,從那時,團隊就形成了敢于拼搏、挑戰的精神,像是閩南語歌曲里唱的“愛拼才會贏”。 現在,建設世界首座珊瑚礁上的大橋,挑戰更多。比如,中馬友誼大橋的物料,都需要從中國運過去。王超介紹,如建設用砂就來自漳州,“各方都給與我們很大的支持,工程建設至今一切順利,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預計2018年8月20日竣工。” 廈門參建經歷成為精神財富 廈門和馬爾代夫,都是世界知名的旅游勝地,但對于建設者來說,他們的日程表里沒有“度假”二字。當初建設集美大橋,建設者去廈門市區的次數屈指可數,現在也是如此。“參與廈門工程建設的經歷成為我人生中的重要精神財富,形成了團隊優良的作風傳統,幫助我們攻克一個個難關。”項目施工技術組副組長李洪軍說。 馬爾代夫常年30多攝氏度的高溫,加上珊瑚礁地質、高輻射、高濕度、高鹽,以及強勁的海風、數米高的涌浪、27米-46米的水深,施工條件極為惡劣。 “從第一根主橋鋼管樁施沉到最后一根鋼護筒施沉,200多天的施工期內,實際可吊裝作業的窗口期還不到200個小時。”項目施工技術組組長林樹奎介紹。在日夜兼程、爭分奪秒的施工中,林樹奎和同事們攻克了珊瑚礁上施工的世界性難題。 登革熱這樣的熱帶疾病更是家常便飯。去年,王超在參與一次五天五夜的卸貨任務后,不慎患上出血性登革熱,血小板一度降到正常人的3%,“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他回憶。在ICU病房里,王超歷經20余天兩次共計3000毫升輸血治療后才轉危為安,而這些血液,來自于項目部的員工兄弟們。 背景 馬爾代夫 首座跨海大橋 馬爾代夫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中馬友誼大橋,也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項目。 長期以來,馬爾代夫沒有橋,連接各個島嶼的主要途徑是擺渡。中馬友誼大橋的建設,打通了該國主要島嶼,拓展發展空間,有效緩解當地居住和交通狀況,因此,該項目被馬爾代夫稱為“整個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 |
相關閱讀:
- [ 05-06]莊稼漢:全力推動馬鑾灣新城建設提速提質提效
- [ 05-06]省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對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
- [ 05-06]福建將全力推進重大旅游項目建設
- [ 05-06]松溪縣“大手筆”加快推進縣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 [ 05-06]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得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
- [ 05-06]全球首個以竹下腳料為原料的竹刨花板線加緊建設
- [ 05-06]省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對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