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格展示他新研發的菜品
新華網廈門5月9日電(劉默涵)慵懶的午后,格雷格坐在廈門新北廣場自家的餐廳門口,看著過往的行人陷入沉思。定居廈門前后加起來已有10個年頭,這個來自法國波爾多的青年,基本上已把自己最好的年華留在了這座城市。
“廈門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說出這句話時,格雷格深藍色的眼睛露出堅定的神色。
故鄉的味道
格雷格第一次來到中國,是2002年,那一年,他22歲。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在深圳工作,不時通過網絡、電話向格雷格傳遞信息,展示這個國家的美好,引來他的無限遐思。
格雷格的家并不富有,他做了幾份兼職才攢夠打“飛的”的路費。第一趟中國之旅雖然只有一個月,但讓他印象深刻:這里不就是馬可波羅幾個世紀前描寫的“到處充滿金子”的世界嗎?
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格雷格辭別了家人,決心到中國闖蕩一翻,“不混出個人樣就不回來了。”
身高180厘米的格雷格有著一雙修長的手,這雙手握起刀來又穩又有力。從小就喜歡廚藝的他,是個做廚師的料,做出來的法式菜肴“色香味”俱全,讓顧客贊不絕口。靠著這一身絕活,格雷格闖遍了深圳、廣州、上海、香港等城市。
2006年,跟著賞識他的總經理,格雷格來到廈門,在一家法資5星級酒店里擔任行政總廚。剛下飛機,他便被這座城市吸引住了:湛藍的天空,新鮮的空氣,還有那一縷不冷不辣的陽光,一切剛剛好。
“我仿佛聞到了久違的故鄉的味道。”
格雷格正在為客人準備餐點
“冥冥天意”
格雷格的手藝輕而易舉地征服了新的食客,并結交了不少廈門朋友。
2010年,格雷格因為酒店集團事業的發展,被調到廣東虎門的新店。兩年后,格雷格意外地接到一個廈門朋友的電話。電話那頭沉穩的聲音改變了他的人生:“格雷格,辭掉工作,我們一起在廈門做家正宗的法式餐廳,如何?”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格雷格和朋友在廈門湖濱北路的新北廣場開起了屬于自己的餐廳——“Greg's廈門廈門”法國餐廳。
這家店就在他住的官任社區附近。官任社區是廈門的國際化社區,擁有完善的社區管理與服務機制,吸引來自全球的1326名外國人入住,是廈門市境外人士聚集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對于店址和店名,格雷格都很滿意。他從一家餐館老板手上盤下這處店面時,店名就叫“廈門廈門”,那家餐館的老板說為了注冊這個店名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舍棄有點舍不得,問格雷格要不要保留。
“為什么不?”格雷格覺得這是冥冥中自有天意,于是簡單地把自己的名字加在之前的店招前,以示餐廳換了新主人。他立志擦亮這塊牌子,把餐廳做成廈門最好的法式餐廳。
“在廈門,我的法國菜做得比較地道。”說到這里,格雷格的拇指與食指環扣,比劃出一個無聲的“0”字,另外三根手指豎得高高的,顯出滿滿的自信。
格雷格辦公室里散落著大量的白紙,上面滿是涂涂畫畫。餐廳經理Stella說,那是格雷格每天晚上不斷構思而成的一件件作品。每一個圖案就是一道菜,旁邊還寫了配方:西紅柿、馬鈴薯、白糖……“我們店里的每一道菜色絕對是原創。”
來這里吃一頓法餐并不便宜,但是餐廳到了“飯點”總是坐滿了慕名而來的食客。這些食客大多是成功的商人、明星和都市白領。
隨著時間的沉淀,格雷格的名氣也越來越大,有的食客甚至愿意花重金邀請格雷格去主理他們的私人宴會。在他們眼里,巴黎很遠,可格雷格很近。
家人與陪伴
無論工作如何忙,格雷格都會抽出時間陪兩個兒子去打網球、踢足球,去海邊踏浪。
格雷格的兩個兒子都是在廈門出生的,他的妻子是一名江西女孩。格雷格在廣東工作時,兩個人在一家酒吧里一見鐘情,10多年來相濡以沫,是朋友眼中的模范夫妻。
官任社區的創業氛圍和生活品質,格雷格都很喜歡。去年9月,廈門經歷了臺風,對社區及周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格雷格很是心疼。臺風過后,他和妻子、孩子都積極參與到了社區組織的志愿者隊伍中,一同清理家園。
唯一有所遺憾的,就是由于缺乏“傳統的法國文化”熏陶,11歲的大兒子不太相信這個世界有“圣誕老人”。
去年的圣誕節,格雷格堅持要回法國,把員工們嚇一跳。
開店以來,他平均每年只回一次“老家”,每次回去都是有著不得不回去的事情和理由。唯獨去年,他“任性”了一回,不管不顧地放下了店里的事情,只為了讓小兒子能感受一回有法國味道的圣誕節。
格雷格不知道的是,思明區政府已經意識到要讓外國人在廈門更好地創業和生活,就要從文化上拉近距離。官任社區所在的筼筜街道辦事處提出,將突出節日體驗,策劃開展圣誕節、感恩節等外國節日慶典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