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麗在照顧女兒。記者吳宇豪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吳宇豪 通訊員 陳文章 呂雪嬌)“摟著兩個娃,看他們甜甜地睡大覺,感覺好幸福。”臨睡前,陳艷麗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信息。作為一個四口之家的年輕媽媽,如今她的朋友圈已經被兩個孩子填滿,可她感覺非常幸福。她說:“我是一個最普通的媽媽,帶好孩子、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 姓名:陳艷麗 身份:思明區嘉蓮街道蓮秀社區居民、2017年度廈門市最美家庭 心聲:我是一個最普通的媽媽,帶好孩子、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記者吳宇豪 攝 改變方式教育孩子 2006年,老家東北的陳艷麗嫁到廈門。結婚生子后,陳艷麗成為一名全職媽媽。陳艷麗的大兒子黃洲訊今年10歲,小時候發育較慢,許多方面都落后于同齡人,并且性格膽小木訥,這讓天生急性子的陳艷麗難以接受。 一開始,陳艷麗教育孩子非常嚴厲,希望以此來改變孩子。可丈夫黃劍卻不這么認為,他告訴陳艷麗:“想改變孩子,不如先改變自己。”丈夫的話,讓陳艷麗放下原來的標準,開始注重孩子的人格養成和品德培養。 陳艷麗告訴記者,兒子小時候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好,寫作水平也跟不上。每天放學后,她讓兒子口述當天發生的事,用耐心提問的方式讓孩子描述出細節,借此提升表達能力。為彌補缺陷,陳艷麗很早就讓孩子開始識字。講故事時,她會和孩子一起看書,現在兒子一周能看一兩本書。 從小培養生存能力 在黃洲訊年紀尚小時,陳艷麗就開始培養他的生存能力。上幼兒園時,洲訊就學會了洗襪子。一年級時,洲訊學會了做飯,早餐的煎蛋配熱牛奶,中午的西紅柿炒蛋,他都能輕松完成。 “雖然一開始還是有點不放心,可是我必須要放手,孩子才能成長。”在陳艷麗的引導下,洲汛從小就很獨立,早晨自己起床吃早餐,無需家人提醒催促;放學不用家長接,獨自去練琴,結束了再自己回家。 陳艷麗非常重視家風家訓建設,她和丈夫以身作則,常常端著茶或削好的水果送到老人的房間;在餐桌上,他們也遵循“父母先吃,孩子后吃”的慣例。 如今,洲訊已蛻變成一個活潑開朗、自信大方的少年———他是海西晨報社的小記者,采寫的新聞多次見報;在廈門的少兒雜志社、教育機構里常看到他寫的文章;他在小記者分享會上上臺演講,跟觀眾分享自己的蛻變故事;他喜愛彈鋼琴,嘗試自己譜曲…… 陳艷麗說,作為一個普通媽媽,她為廈門能舉辦廈門會晤感到非常驕傲。她認為,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便是作為東道主迎接賓客最好的方式。 |
相關閱讀:
- [ 05-11]永定開展中小學生“土樓清風·客家家訓”書法比賽
- [ 05-10]南平建甌市創建“優秀家訓家風進企業”流動講堂
- [ 05-09]泉港區開展“家風家訓家規伴我成長”主題系列活動
- [ 05-08]廈門海滄耕讀文化講說團走進海虹社區 家風家訓傳子孫
- [ 05-03]廈門機關黨總支組織參觀“廈門家規家訓書法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