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頭分類 居民家中是分類第一關 海滄天湖城是一個大型居民小區,也是廈門20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之一。早在2015年,該小區就開始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如今,垃圾分類已成為許多小區居民的習慣,家住3號樓的蔡阿姨就是其中一名。 蔡阿姨在家里放了多個垃圾桶,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分,廚房里設了“廚余垃圾”桶,剩菜剩飯、果皮菜葉等都會投到這個垃圾桶內。客廳擺了“其他垃圾”桶,掃地掃出來的塵土、煙頭、用過的餐巾紙、塑料袋等,投到這個桶內。礦泉水瓶、舊報紙、廢紙箱等可回收物,她一般會暫時存放在陽臺,等到每周六社區舉辦資源回收日,再統一拿下去賣。至于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會投到門崗旁邊的有害垃圾桶。“一開始,我們也嫌麻煩,但堅持做分類一個月后,習慣自然就養成了。”蔡阿姨說。 據介紹,天湖城小區按照“四分類法”,共設有30多處垃圾分類投放點,每天上午7:30至8:30、晚上7:00至8:00兩個時段,垃圾桶附近區域都有督導員,居民只要提前做好垃圾分類并準確投放,就能在兩個時段各獲取積分,積分達到一定數量,就能換取獎勵。 中轉運輸 “廚余垃圾”全密閉運輸 每天,天湖城小區的保潔員都會把垃圾桶集中運到小區的垃圾分類中轉站,再由海滄城建集團分類運輸到垃圾處理廠。駕駛員熊林就負責天湖城小區的廚余垃圾轉運工作。每天下午2時許,他駕駛一輛廚余垃圾專用車,準時出現在垃圾分類中轉站,通過“桶車對接”的方式,車上的鉤臂自動把垃圾倒入車內。據了解,廚余垃圾專用車是全密閉的,可有效避免在運輸過程中跑冒滴漏、污染路面的現象。 廈門針對“其他垃圾”的運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轉運模式,垃圾先運到清潔樓或中轉站進行壓縮,再轉運到垃圾處理廠;另一種是清潔直運模式,從產生垃圾的居民小區、學校、企業等點對點直運到垃圾處理廠。目前,廈門至少建立了17條垃圾直運線路,還將繼續擴大直運范圍。 |
相關閱讀:
- [ 05-11]垃圾分類宣傳走進集美寧寶幼兒園 家長孩子齊上課
- [ 05-11]廈門市思明區開展垃圾分類 不斷提升城區環境
- [ 05-10]思明區推垃圾分類行動 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做表率
- [ 05-10]廈門首個垃圾分類知識在線學習測試平臺上線
- [ 05-10]強制垃圾分類助推文明升級
- [ 05-09]廈門全面啟動垃圾分類進校園 讓分類意識生根發芽
- [ 05-09]廈門市政協主席會議專題協商垃圾分類減量議題
- [ 05-08]兩岸義工聯盟開展親子義工體驗 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