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東旭(右)從北京受獎歸來。陳彥臻 攝 廈門邊防支隊曾厝垵邊防派出所副教導員季東旭: “24小時在線” 守衛百姓安全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璐 通訊員 薛劍)從“草根”成長起來的普通民警,到作為全國優秀警察代表進京受獎,季東旭把這次的榮譽當做一種鞭策自己“再出發”的激勵———挑戰更多困難,為自己身著“橄欖綠”的生涯不斷添上濃墨重彩。 改變理念重視關懷服務 “越努力越幸運。”總結自己的成績,季東旭說,他總是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展示自己。這名1987年出生的小伙子,曾在五年換了6個單位,最后一個才是現在所在的曾厝垵邊防派出所。 2009年,季東旭從寧波海警學院畢業,經過分配,來到了漳州的列嶼。那是一個“除了黃牛,就是牡蠣殼”的地方,8人組成的邊防派出所管著1500人常住的區域,清閑得只適合養老。這對季東旭來說,就像是潑了盆冷水。 在一次演講比賽,季東旭一舉拿下分縣局的第二名。原本只是被領導安排去“湊人數”的他,書寫了一次“不可能”。 之后,從漳州到廈門,從廈門的小所到一級公安派出所,季東旭從未停下努力的腳步。2014年10月,剛踏足曾厝垵邊防派出所的季東旭,只是曾厝垵文創村的社區民警。他大膽提出了三年工作計劃,一改老理念,主攻警務文創、關懷服務。事實證明,季東旭是成功的———曾厝垵文創村的年接待客流量從他剛接手時的400萬人次到如今的1300萬人次,而在重大節假日刑事案發率卻連續兩年為0。 安防利器守衛百姓安全 “他是身上穿著警服的百姓,他是心中裝著百姓的警察”。在曾厝垵文創村,想找到季警察很容易,他是一個“24小時在線”存在的人。 曾厝垵文創村的商戶小張說:“遇到困難,只要在微信上留個言,季警官一會兒就能出現在你身邊。”在有逾1600個商戶的曾厝垵文創村,季東旭“向科技要警力”,把技防融入文創村的每一個角落。 在季東旭的推動下,曾厝垵文創村警務室引入“人流量監測預警”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等一批國內領先智慧警務載體,并連入1779個監控探頭構成“天網”,守衛百姓的安全。曾厝垵的不少商戶還安裝了“一鍵式”報警器,這也是季東旭在文創村推廣的安防利器。有一次,兩名竊賊竄到文創村一家珠寶店實施盜竊,女店員偷偷按下“一鍵式”報警器,僅僅一分多鐘,民警就趕到現場將兩名竊賊抓獲。 善用網絡實現多元治理 季東旭還創建了多元治理模式。曾厝垵文創村流動人口密集、商圈構成復雜。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管得住、管得好?季東旭在創建愛民固邊文創村過程中,推動成立村民業主委員會、商家文創會、公共議事理事會等社會自治組織,成了政府與商家、村民之間的黏合劑。 有時,群眾到警務室的求助每天能超過100起。為了高效解決問題,季東旭特地建立了一個聯動群,拉入村中的商家店主,一有事情便啟動網絡聯動。今年2月12日晚,文創村微信群里,有個商戶向季東旭反映某家商店附近“有個小偷”。五分鐘后,民警抵達現場,那名小偷已不在原地。但隨后通過微信群的“聯防接力”,10分鐘后,商戶們組成的“線人團隊”協助民警一起,找到并抓獲正試圖再次下手的小偷。 季東旭還運營微信公號,讓文創村的商戶們第一時間了解村里的警務動態。 |
相關閱讀:
- [ 05-20]廈門警察獲全國表彰 | 古田派出所受國務院表彰
- [ 05-20]廈門警察好樣的!兩個集體、四名民警獲全國表彰
- [ 04-25]廈門警察赴南非教出一群“洋弟子” 回廈后首度分享經歷
- [ 04-05]老人掃墓突發心臟病 廈門警察背200米送其上急救車
- [ 01-16]廈門“亮燈警察”陳清洲登上央視《焦點訪談》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