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圖片:記者陳理杰攝
栗喉蜂虎雄鳥求偶喂食。
栗喉蜂虎雄鳥求偶喂食。
栗喉蜂虎雄鳥把捕到的食物喂給“伴侶”。
栗喉蜂虎正在捕食。
海西晨報訊(記者陳小斌)栗紅色的喉部,黑色的過眼紋,綠色的翅膀和背部,有藍色點綴的尾翼,在陽光下展翅高飛時,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艷麗光澤。它,就是栗喉蜂虎,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鳥之一。
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是栗喉蜂虎在廈門的主要繁殖地和棲息地,也是目前已知的栗喉蜂虎在全球最北的繁殖地。得益于環境提升改造,今年來到保護區的栗喉蜂虎數量超過80只,是近年來數量最多的一年。昨天,記者走進保護區,揭秘栗喉蜂虎在廈的“宜居”生活。
巖壁筑巢穴深約一兩米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剛一進入保護區就能聽到鳥鳴聲,順著保護區內的蜿蜒小路,記者來到最有利于觀察栗喉蜂虎的觀鳥墻,透過觀鳥墻觀察栗喉蜂虎及其巢穴。
騎馬山是保護區核心區,陡峭的巖壁上,大小不一的上百個洞穴就是栗喉蜂虎的巢穴。若干只栗喉蜂虎蹲在巢穴口,還有一些栗喉蜂虎在空中飛翔,嘴中叼著昆蟲、蝴蝶、蜻蜓,喂給蹲在巢穴口的栗喉蜂虎吃。
據廈門觀鳥會資深觀鳥愛好者魚鷹介紹,栗喉蜂虎喜歡在土墻上筑巢,騎馬山的巖壁恰好含有砂質土壤,較好挖掘。每年4月,栗喉蜂虎就開始筑巢,利爪和長喙是他們筑巢的工具,巢需要約兩個星期才能筑好,巢穴深約1米-2米。
3月來廈10月南遷過冬
栗喉蜂虎何時來廈門?據了解,栗喉蜂虎是廈門的“常住客”,每年都來。每年3月,栗喉蜂虎就開始在保護區周邊“踩點”,4月集中到騎馬山求偶,當遇到“你情我愿”的“對象”后,它們就開始交配和筑巢。雌鳥產蛋后,負責在巢穴內孵蛋,雄鳥則負責外出覓食,養家糊口。
“每天5時至9時、16時至18時,是雄鳥最活躍的時段。”魚鷹說,“保護區內的池塘里有昆蟲、蝴蝶、蜻蜓,它們可以在這里覓食,有的也會飛到五緣灣濕地公園覓食。”
7月底,幼鳥出生,就開始在保護區內學飛行、覓食、捕食等生存技能。到了10月份,隨著廈門氣溫逐漸降低,它們會分批次向南遷徙過冬。
巖壁改造吸引栗喉蜂虎
記者從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管理方———大嶼島白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了解到,今年保護區內的栗喉蜂虎數量有所增加,從去年的四五十只增加到至少八十只,算是近幾年來數量最多的一年。到今年10月份,從廈門出發南遷的栗喉蜂虎數量將達到上百只。
為何今年來廈門的栗喉蜂虎數量會較多?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栗喉蜂虎通常不會住進舊巢里,今年4月份之前,管理處對騎馬山巖壁進行改造,除去此前栗喉蜂虎的舊巢,這樣一來,栗喉蜂虎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在巖壁上筑新巢,所以吸引了更多栗喉蜂虎到來。
此外,魚鷹告訴記者,去年“莫蘭蒂”臺風將保護區內的一些樹枝吹斷,這對栗喉蜂虎反倒是一個好事。因為它們更喜歡低矮的植物,這也為它們提供了更宜居的棲息地。
最好的保護是遠離它們
按照往年的規律,接下來,會有不少外地的觀鳥愛好者慕名來廈,專程觀賞栗喉蜂虎。“對栗喉蜂虎最好的保護就是遠離它們。”魚鷹說。
據了解,2013年6月,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正式進入封閉期,不再對外向游客開放,為栗喉蜂虎創造了宜居的生活環境,直至今日,保護區依然處于“閉門謝客”狀態。
據魚鷹介紹,一些近距離的人為干擾會讓敏感的栗喉蜂虎育雛中斷,降低栗喉蜂虎的孵化成功率,甚至把栗喉蜂虎嚇得不敢回巢,最終影響來廈繁殖的栗喉蜂虎的種群數量。
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此前,會有人翻墻入內觀賞和拍攝栗喉蜂虎,今年雖然情況有所改觀,但還是有個別人如此做,“喜好觀鳥可以理解,但不能忘記愛鳥和護鳥的初衷”。
“觀賞栗喉蜂虎的合理距離是距離它們至少30米,并且不能大聲喧嘩。”魚鷹說,“觀鳥愛好者如果要觀賞和拍攝栗喉蜂虎,可在保護區圍墻外拿望遠鏡觀賞。需要覓食的它們,總會出現在你的視野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