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出活力 “以前辦證起碼需要十天半個月,現在最多3天就搞定了。”在廈門自貿片區綜合服務大廳內等候領取執照的陳先生是一家代辦機構的工作人員,長期的工作接觸,讓他成了自貿試驗區行政效率不斷提速的最直接見證者。 2015年3月26日,廈門率先實施涉及工商、稅務、質監三大政府職能部門的“三證三號”合并為“一照一碼”,從而實現“三證合一”。此舉大大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據悉,在廈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三證合一”這項制度創新于2015年6月1日起在福建省范圍內全面推廣,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國復制。 繼“三證合一”后,廈門自貿片區又率先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貿易的便利化,被評定為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據廈門怡中報關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昌讀介紹,改革前,散貨拼箱業務屬于二線報關,即在單票貨物進來后,整個柜子還要向海關再申報一次,也就是在海關系統需要重復錄入兩次,“由于錄入時都是人工操作,每個人打字又都可能會出現差錯,所以以前我們錄一份單子,一個貨柜一般就需要四五十分鐘,時間長、效率低,我們的報關員還要經常加班。” 在廈門自貿片區實施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后,報關企業開始采用“一單兩報”,即通過系統直接導入數據,這樣就有效降低了出錯率,時間也大幅縮短。“現在再錄一份單子,只要四五分鐘就搞定了,比改革前至少節省半小時。”陳昌讀說。 記者了解到,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廈門自貿片區著力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整合關、港、貿資源。2016年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逐步完善,口岸核心業務均實現“一個窗口、一次申報、一次辦結”,平臺報關比例近100%,報檢比例100%,比率居全國首位。 簡化流程的“減”法改革帶來了市場的活力。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廈門自貿片區累計引進企業2.5萬多家,注冊資本4200多億元。經第三方評估,廈門營商環境排名在廈門自貿片區掛牌一周年時從全球第61位(2015年)提升至49位(2016年),在兩周年時又提升至40位(2017年)。 |
相關閱讀:
- [ 04-19]廈門外貿電子鑰匙辦理“最多跑一趟” 優化營商環境
- [ 04-18]廈門自貿片區持續創新人才引進機制 打造國際營商環境
- [ 04-01]廈門同安首創納稅人體驗區 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 [ 03-24]廈門湖里全速推進片區建設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 03-23]3位外國專家獲頒“白鷺友誼獎” 點贊海滄營商環境
- [ 02-01]重點項目建設爭分奪秒 提升同安人居和營商環境
- [ 11-30]廈門市舉辦巾幗文明崗服務營商環境培訓推進會
- [ 10-27]廈門集美積極打造國家級生態區 提升宜居、營商環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