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霞在思明區法院為市民提供引導和咨詢服務。
林麗霞(左一)在志愿服務中成了“女漢子”。
【人物名片】
姓名:林麗霞
身份:IT公司負責人、思明區城市義工
【心聲愿景】
作為一名廈門市民,我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展現廈門的文明之美。
每個周四下午兩點多,林麗霞都會換好衣服,提前來到思明區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套上“紅馬甲”,在取號機、導訴臺、填表區之間來回穿梭,為辦事群眾提供引導和咨詢服務。每周末,她還會和義工伙伴們一起去養老院、旅游區服務。
林麗霞和丈夫共同經營一家軟件公司,但做義工時,她一點沒有“老板派頭”。
廈門晚報訊(文/記者 彭菲 圖/郭航)以前看到垃圾嫌臟不敢下手,救災讓她對志愿服務“上了癮”
林麗霞與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結緣,是在“莫蘭蒂”臺風襲擊廈門后的第3天。她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義工們自發組織清掃樹枝、垃圾的消息。她覺得,大家都在行動,自己不能坐在家里,便報名參與。就這樣,她成了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的一員。
從小到大,包括婚后,林麗霞幾乎沒干過什么重活、臟活。她說,成了義工后,身上的“紅馬甲”仿佛給了她一股力量,“以前看到垃圾會覺得臟,戴著手套也不敢下手。可是在那個時候,完全沒有顧慮這些,就是和大家一起撿、掃、搬。”接連幾周,她幾乎參與了協會組織的每一次救災志愿服務活動,還發動身邊朋友加入。協會會長王忠武說:“看她白白瘦瘦的,沒想到也是個‘女漢子’!”
在參與救災之后,林麗霞對志愿服務“上了癮”。她結識了不少義工伙伴,經常前往位于思明南路的“義工之家”,漸漸融入了這個溫暖的集體。
公司、家庭和志愿活動“三不誤”,把清閑日子過忙了
公司業務穩定,林麗霞的日子原本還算清閑:每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到公司處理一些事務,假期則用來陪伴家人。不過,大半年來,她的作息變了,一開始,只有參加志愿服務的時候才會早起。到后來,她很難再睡懶覺了。即使沒有活動,也會在上午8點半準時邁進辦公室。她學會把日子安排緊湊,保證公司、家庭和志愿活動“三不誤”。她的丈夫開玩笑說:“你現在是我們家的大忙人。”她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很充實,人也更健康了。
不僅如此,成為義工后,她體驗了人生的很多“第一次”。幾周前,林麗霞和其他義工前往廈港養老院,她帶上了指甲刀。那是她第一次為陌生人剪指甲。她彎腰蹲下,雙眼專注于指甲和刀刃之間,停頓時才發現,90多歲的老婆婆流著兩行眼淚,嘴上卻掛著笑容。林麗霞說,做義工讓她更懂得關心和孝順長輩。
參與海岸“凈灘”行動,身體力行倡導“垃圾不落地”
前不久,258名思明城市義工沿著廈大白城的海岸線開展“凈灘”行動,林麗霞也參與其中。他們放棄了平常使用的垃圾夾,全程彎腰用手去撿,希望用這種動作幅度比較大的“笨辦法”,引起大家對沙灘環境的關注,身體力行地倡導“垃圾不落地”。
林麗霞告訴記者,小小的煙頭,是這里最常見的垃圾。一些吸煙者在沙灘上“吞云吐霧”后,就把煙頭插進沙子里掐滅。她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彎下腰,也記不清撿了多少煙頭,只記得那天晚上回家睡得特別香。
“廈門會晤”的腳步一天天臨近,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也開展了多項活動,有日常英語口語培訓,也加大了文明宣導力度,林麗霞只要有空就不會落下。她說,恢復家園是她成為義工的原因,扮靚城市是她堅持奉獻的動力。
【記者手記】
從關注“小家”
到關心“大家”
志愿服務帶給林麗霞的變化并不是個例,很多義工都有這樣的體驗。志愿服務擴大了他們生活的“半徑”,從關注自己的“小家”到關心這座城市的“大家”。
他們走進特殊教育學校,走進養老院,而那些孩子和老人也成了他們在家人之外的牽掛。他們來到景區,來到碼頭、車站,不文明行為是他們的“眼中釘”,既然身穿“紅馬甲”,就不能視若無睹。他們通過行動體悟“你我文明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這是志愿服務的魅力,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而我們,也從他人的志愿服務中受益。環境衛生更好了,乘車排隊更有序了,過馬路時車輛更禮讓了……如果你遇見了“紅馬甲”,請你微笑說聲“謝謝”,而更好的感謝是將文明變成一種生活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