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社區的志愿者正在入戶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半山林海二期小區,居民正在智能宣傳欄前投放垃圾
廈門日報訊(記者 郭筱淳 葉舒揚)垃圾分類宣傳欄“會說話”,人們一走近就傳來溫馨提醒;社區、業委會、物業、志愿者形成合力組成“黃金拍檔”,共同推進垃圾分類火熱開展;小區居民也不甘示弱,他們展開分類競賽,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短短兩個多月,特區發祥地——湖里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亮點紛呈,分類參與率與投放率都在節節攀升,同時更涌現出了一批分類的秘笈與絕招。而這些好做法、好經驗,都成了垃圾分類全面鋪開的“加速器”。
亮點1 “會說話”的宣傳欄 督導居民垃圾投放
“支持垃圾分類,注意分類投放……”在和通社區半山林海二期小區,立著幾塊“會說話”的宣傳欄,它的下方擺放著四色分類垃圾桶。離它五米開外,它只是靜靜地站在那兒。可一旦有人靠近,它就會發出溫柔的聲音 ——播放垃圾分類的提示語音。“感覺就像是一位不用休息的督導員呢!”半山林海二期的居民聽到語音的時候,都會仔細檢查手中的垃圾袋,看看垃圾放錯了沒有。
將智能化的電子系統引入垃圾分類的宣傳與管理,是和通社區的一大亮點。在3月28日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之前,半山林海二期小區就進行了一番“梳妝打扮”:不僅在綠地和路口設置了小提示牌,還將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分類方法制作成地圖,立在小區入口處。60多名志愿者和居民代表進行了集中培訓,并以身作則先進行垃圾分類。
不過,好習慣難以一天養成,督導員們也很難做到時刻在崗,因此,湖里街道率先在和通社區試點,引進了“垃圾分類智能宣傳引導系統”的設備。“白天可以語音提示,晚上還能借助LED的光亮,方便居民找到垃圾桶。”和通社區黨委書記楊旭清介紹說,經過調試,當居民靠近告示牌三米到五米時,系統就會自動播放垃圾分類宣傳用語,提醒居民正確投放。居民也能在宣傳欄上的LED直接查看投放標準,不用擔心在夜晚看不清。既不會產生噪音擾民,又能夠做到“不間斷”宣傳,本身也通過太陽能發電,可真是環保、美觀又實用。如今,半山林海二期的垃圾分類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正穩步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湖里街道率先將PPP模式引入垃圾分類,街道與企業達成合作伙伴關系,這家研發智能語音宣傳欄的互聯網企業每年都將街道采購設備的20%作為垃圾分類“基金”,用于鼓勵積極參與的居民。
亮點2 垃圾袋寫上門牌號 “精準定位”垃圾來源
“為什么我們家貼的是小紅花,不是‘好’的貼紙呢?”面對著急的詢問,海天社區特房海景公寓的物業工作人員小董連忙站起身,檢查這位居民提著的幾個垃圾袋——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等,都分得一清二楚。“您分的很不錯,這就給您貼上一個‘好’!”看著居民將垃圾袋放進對應垃圾桶,小董心里暗暗高興:垃圾分類的推廣又進一步啦!
近80%的居民參與率,垃圾投放準確率也接近六成……海天社區特房海景公寓垃圾分類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我們在宣傳上可謂是下足了功夫。”海天社區黨委書記范志金說,物業公司和督導員一起進行入戶宣傳的同時,他們還努力營造出濃厚氛圍。天氣越來越熱,他們就制作印有分類方法的扇子分給居民;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他們張貼了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三字經”,圖文并茂進行講解。
為了讓垃圾投放更精準,物業公司先在上門給居民分發垃圾袋的時候,用不易擦洗的黑筆寫上門牌號,“精確定位”每一袋垃圾的來源。緊接著,社區聯合物業在每一棟居民樓制作了“積分榜”,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定期檢查后,給予分類做得好的家庭一張“好”貼紙,而給有待提高的家庭一張“小紅花”貼紙。
“原本以為,積分榜的設置不會引起太多關注,沒想到居民都很關心自家的‘榮譽’”。隨著積分榜上的貼紙越貼越多,一些“小紅花”家庭開始“坐不住”了。他們紛紛主動找到物業,詢問垃圾分類的正確方法,希望能早一天獲得“好”貼紙。
當一袋袋垃圾出現在了正確的地方,特房海景公寓的環境也越變越美。居民李淑治對記者說,這都多虧了督導員們上門耐心細心地講解,才能讓大家短時間內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現在我家里都放了三個垃圾桶,自己先做好分門別類!”在特房海景公寓,垃圾分類正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方式,“市級垃圾分類金牌試點”的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亮點3
社區業委會物業志愿者
組成“黃金拍檔”
在康樂社區的康樂新村二期小區,有一支由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人員以及志愿者組成的“黃金拍檔”,每天他們都會出現在垃圾分類投放點,成了居民們熟悉的面孔。
不要以為他們只是看看而已,居民的自行分類是否正確,怎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方便大家參與……這些都是他們的考慮范圍。每天,他們都要坐在一起,將看到的、聽到的匯總起來進行討論,形成更為完善的方案。比如有業委會代表發現垃圾桶擺放的位置不合理,給居民投放帶來不便,希望能夠調整,社區迅速就將這一建議落實了。
社區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法,物業公司保障實施,業委會成員以身作則進行示范、黨員志愿者以樓道為單位,一遍又一遍地上門教垃圾分類知識……不難看出,這樣良性的互動大大提高了垃圾分類推廣工作的效率。更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多方聯動”機制也在有效運轉。社區與學校聯手開展有趣的垃圾分類活動,引導孩子愛上垃圾分類,孩子回家之后,又督導自己爸爸媽媽參與,形成了社區、家庭、學校之間的“三方聯動”,讓分類的環保種子在居民心中生根發芽。如今,康樂新村二期,這個占地8萬多平方米、住戶達到1000多戶、總人數超過4000人的龐大小區,垃圾分類的好成績卻不斷刷新——居民參與率超過80%、投放準確率超過50%。
在興華社區,在社區、業委會、物業發揮作用的同時,志愿者成了“主力軍”,30多位“守望先鋒隊”志愿者經過專業培訓,個個成了垃圾分類的行家里手,他們每天在垃圾桶前督導、走家入戶宣傳。不得不提的是,印尼歸僑志愿者許成志、陳美玉夫婦用熱情與奉獻感染著周圍的鄰居,垃圾分類宣傳、督導的現場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說:“開展垃圾分類,讓我們的城市更美,當我們跟國外的親戚朋友們介紹廈門時,更讓我們多一份自豪感。” 在全面鋪開之際,興華社區的分類行家志愿者們又行動起來,他們走進附近的小區,手把手傳授垃圾分類經驗,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