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8日廈門訊(通訊員 余雪燕 洪曉光)留住檔案,留住記憶,留住鄉愁。6月8日上午,時值國際檔案日到來之際,同安區檔案局和同安區職工攝影協會、同安區老年大學攝影學會簽訂合作協議,首次公開征集照片檔案。今后,同安區職工攝影協會和同安區老年大學攝影學會每年將分別向同安區檔案局提供100張體現同安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及社會變遷的照片,內容包括同安城鄉建設新面貌、社會風俗新風尚、經濟文化成就、重大事件、重大工程建設、民生發展等。 簽約儀式后,同安黨史專家彭炳華還現場分享了他是如何利用檔案編撰《中國共產黨同安歷史》的過程。同時,同安區檔案局還向社會各界發出了倡議書,歡迎廣大群眾、海內外鄉親及社團組織向同安區檔案局提供珍貴檔案資料。 同安區檔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照片檔案真實直觀地反映了歷史變遷,對檔案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以往同安區照片檔案的征集模式一直是“姜太公釣魚”,等待各個單位主動上交,導致照片檔案變成一塊短板。今年,同安區檔案局主動出擊,走出家門向社會、向同安區的攝影師們發出征集令,來補充檔案館的照片檔案,這對于今后同安區豐富檔案資源、建立特色檔案等方面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 近年來,同安區頻出新招,在檔案工作上成效不菲。去年6月,同安區檔案局啟動“同安文史檔案庫”工程,在全市各區中率先啟動區級文史檔案庫建設。啟動儀式上,同安區文史專家顏立水現場捐贈了其1982年起長達30多年的著作手寫文稿,文稿涉及手稿、復函、信札等6種門類14卷1316件6514頁,共有《朱熹在同安現存的六處文物古跡》、《大樹葉落在古宅》等1316篇作品手寫文稿;金門日報復印件40份;以及《金同集》、《金門與臺灣》等66部參與撰稿、編寫的文史作品。 此外,同安區檔案局還從檔案利用、檔案保密、檔案保管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了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將“檔案大篷車”開進朱子書院,開辦家庭檔案知識講座等多項特色活動,拉近檔案與民生的距離。今年,作為首批列入“鄉村記憶檔案”項目建設的示范村——蓮花鎮白交祠村也在同安區檔案局的指導下建立起了全市第一家規范化村級數字化檔案室。 據了解,原同安縣檔案館于1958年成立,現在的同安區檔案局于1989年奠基,1991年建成,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其中八間庫房面積為360平方米,可容納20萬卷檔案。2001年同安區檔案館被省檔案局評定為一級檔案館。同安區是由原同安縣撤縣設區而成的,歷史悠久、檔案資源豐富。區檔案館館藏有解放前到2016年的檔案資料,館藏全宗140個,檔案達11萬余卷冊,主要包括文書檔案,干部檔案、紀檢檔案、戶籍檔案、婚姻檔案、普查檔案、契證檔案、承包檔案、林權檔案、兩灘檔案、知青檔案、招工檔案、照片檔案等各類專門檔案。 |
相關閱讀:
- [ 06-08]同安今年將新增7860個學位 滿足全區就學需求
- [ 06-08]廈門同安區教育局:同安今年將新增 7860個學位
- [ 06-08]廈門同安區困難群眾精準幫扶工作實施辦法出臺
- [ 06-07]廈門市同安區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
- [ 06-06]同安區同蓮路改造工程一標段征收協議全部簽訂
- [ 06-06]同安成立青少年視力健康教育基地 將提供專業服務
- [ 06-06]廈門市同安志愿者陳秋足:志愿服務暖銀城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