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蟲患” 升級企業涉稅風險監控 如果說企業是一株株茁壯成長的幼苗,那么對這些幼苗的“定期體檢”則必不可少。 相關部門創新日常管理機制,在稅源管理部門做好事前、事中管理服務的前提下,征收管理部門做好以納稅評估為核心的事后風險監控,突破“人盯戶、票管戶”的傳統征管方式,大幅提高風險應對和納稅評估的準確性。 象嶼保稅區國稅局利用金稅三期稅收管理系統、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等涉稅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與地稅、市場監督管理、海關、金融機構等部門實現信息共享的標準化、常態化,打造自有的特色征管大數據,構建一張強大的復合監控網。 為了科學、準確地發現和捕捉風險隱患,象嶼保稅區國稅局還依托復合監控網,結合日常風險指標與預警風險指標,加強防范。 比如,建立分行業、分稅種的各類風險警示模型,主動發現異常,制定個性化的納稅評估流程,提高納稅評估的效率,避免將“農藥”噴灑至“健康苗”,充分保障了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 “抓蟲灑藥” 創新企業涉稅風險管理 一面注重對稅收風險的源頭防范,一面也提升對出現風險的優化管理。 “要變企業被動接受納稅評估為主動開展自主檢查。”象嶼保稅區國稅局工作人員解釋說,在科學定位風險區域后,管理部門將風險企業劃為低、中、高三個風險等級。對風險企業,改變傳統的評估方式,告知涉稅風險后,由企業先自行判斷是否存在相關涉稅違規行為,通過稅企配合縮短評估時間。 這個過程中,保稅區國地稅兩部門還注重聯合管理,形成合力。通過聯合下戶,共同向納稅人送達稅務事項通知書,一次性提供企業所需的評估資料和配合事項,避免了重復檢查,減輕了納稅人負擔,提升了企業的自覺配合度。 此外,風險管理人員還會根據企業提供的信息,從稅收風險防范角度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相應內控機制,提高其“抗蟲能力”。通過一系列舉措,稅務部門在企業發生風險的階段及時介入,幫助企業降低風險、繼續健康成長,服務廈門自貿片區的經濟發展。當然,對于部分高風險并造成嚴重危害的企業,稅務部門則及時移交給稽查機關,通過查處稅收違法行為,促進納稅人自覺依法納稅,凈化自貿區稅收環境。 |
相關閱讀:
- [ 06-10]香港全國人大代表團人來廈 就自貿片區開展專題調研
- [ 06-07]廈門自貿片區率先全國啟動郵輪物供“快速通道”
- [ 06-07]廈門自貿區進口金磚國家快件持續增長 貨值猛增1.72倍
- [ 06-07]廈門海事法院自貿庭“活扣”六艘遠洋漁船 案件標1億元
- [ 06-05]廈門自貿片區多部門協作開辟郵輪物供“快速通道”
- [ 06-02]廈門市自貿片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昨正式實施
- [ 05-31]6月1日起企業在廈門自貿片區內注冊可自主申報名稱
- [ 05-25]塞浦路斯啤酒首登廈門自貿區 試水廈門啤酒市場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