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王船】 能工巧匠的作品永久保留,已成沙坡尾一景 閩南有“送王船”習俗,陳復授說,“送王船”又稱“燒王船”,是福建省沿海漁港、漁村古已有之的民俗,廈門地區俗稱“做好事”,意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也告慰遭遇海難的英靈。除廈門港外,翔安、鐘宅等靠海村落均有此習俗。 不過,王船都燒掉了有些可惜,廈港龍珠殿就請來一群中老年能工巧匠,如78歲的廈門市“造王船”技藝傳承人鐘慶豐、55歲的彩繪師陳水浪、88歲的縫紉師傅阮含笑等,在沙坡尾避風塢旁的工棚內,建造一艘可永久觀賞的王船。廈港龍珠殿理事陳文濱(筆名花現)介紹,這艘閩南地區最大的觀賞王船長達10.58米,單單木工和雕刻就花了兩個月。如今,這艘觀賞王船成了沙坡尾避風塢的重要一景,是展現海洋文化、王船文化的代表實物。 50歲的謝女士是市博物館義務講解員,昨天早早就來到沙坡尾,一邊聽,一邊記。謝女士說,以前,她對廈港和沙坡尾的歷史了解得比較單一,聽完后增長了不少知識。如“送王船”不僅有驅邪、保平安的意思,還是漁業豐收的見證;其他地方“送王船”是通過抽簽,決定送什么姓氏的王爺,廈港“送王船”則是固定的王爺,即“池府千歲”。 【聽故事】 老漁民以船為家,在漁船上出生還遇上過海盜 2003年建演武大橋時,因為高度受限,大漁船過不去,沙坡尾已不具備漁港功能。為了留住鄉愁,大學路42號被改造成博物館,將規劃建設成展示廈港多元本土文化的新地標,沙坡尾避風塢水面將打造成“水上博物館”,與大學路42號相呼應,共同展現沙坡尾“活態博物館”的魅力。 昨天,首批八艘船已在水面上布置到位。聽說船要進塢,一些老漁民早早到現場等待,感覺像是等孩子回家。六名老船長到場講解沙坡尾的漁業發展史,并介紹船只特色。“八艘船中,有6艘船首較尖,是釣船造型,2艘船首寬平,是夫妻船造型。”老船長阮亞嬰說,以前漁民以船為家,生老病死都在船上,夫妻初婚時會有一艘小舢板,名為夫妻船。他就是在漁船上出生的,5歲時曾經遇過海盜。海盜不僅搶劫漁獲,還要抓走漁民的小孩,嚇得他躲在船里不敢出聲。 |
相關閱讀:
- [ 06-11]沙坡尾成“尖叫動物城” 還有創意集市等有趣環節
- [ 05-25]整治后廈門沙坡尾宜居又宜業 中外媒體記者連連點贊
- [ 04-23]廈門:傳承閩南文化 22名小學生聆聽沙坡尾故事
- [ 04-19]廈門市沙坡尾漁港文化中尋找創作創業靈感
- [ 04-10]避風塢一磚一瓦皆美麗 廈門沙坡尾整治提升后煥然一新
- [ 04-04]南臺二號仿古船計劃21日從沙坡尾起航 探尋先民渡臺航路
- [ 04-04]“讀懂思明”之沙坡尾:昔日廈門發源地,今天文化創意港
- [ 03-11]廈門沙坡尾改造出雛形方案 專家居民提金點子出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