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船是沙坡尾避風塢的生命。”老船長余龍發笑著說。看到船回到避風塢,居民張偉民還跑到沙坡尾工作坊提出建議。他說,船有點少,希望能多一些,擺放要均衡分布,最好每個區域都能拍到。 沙坡尾居民對避風塢特別有感情,經常提出意見和建議,還組建了文化生態志愿保護隊,規劃沙坡尾漁港特色手工制作公益講堂,宣傳傳承廈港漁民傳統的作業方式延繩釣等,開展沙坡尾漁港文化挖掘和推介等活動。一些老漁民主動提出把打魚物品捐出來,讓年輕一代了解曾經的生活方式;還有一些私人藏家想把與沙坡尾有關的物品在博物館展出,讓更多人了解廈港的過去,分享鄉愁記憶。 【游宮廟】 老市區僅存的疍民信仰場所,來了就不能錯過 俗話說“行船討海三分命”,因此,漁民虔誠信仰各路神明。沙坡尾一帶遍布各色宮廟,最負盛名的是龍珠殿、朝宗宮。龍珠殿位于大學路100號,供奉池府王爺,朝宗宮位于民族路128-130后,供奉媽祖、四海龍王、風神、太上老君。參觀沙坡尾,自然不能錯過這兩座。 陳復授說,沙坡尾龍珠殿是廈門老市區僅存的漁家疍民信仰的重要場所。1906年農歷七月廿六,廈門曾經發生過一場海難,50多艘出海作業漁船無一生還,此后就有在農歷七月廿六“海普日”舉行海普祭祀的慣例。朝宗宮曾是媽祖信仰文化的重要宮廟,對兩岸歷史文化有深遠影響,是其他宮廟不可替代的。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至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整整一百年之間,朝廷只允許廈門作為唯一的合法通臺口岸。從廈門到臺灣的民眾、官員要在朝宗宮、風神廟備案,才能登船赴臺。到臺灣后,臺灣風神廟派人員接應。如今,朝宗宮門前還建有一座接官亭,與臺南的古渡口相呼應,似乎在“訴說”曾經的輝煌。 這幾年,龍珠殿和朝宗宮的民俗活動加強了與臺灣的民間交流,創新引入放水燈和16歲成人禮。龍珠殿“海普日”放水燈吸引成千上萬名市民游客關注,朝宗宮的16歲成年禮不僅有本地青少年參加,臺灣和澳門的青少年也慕名參加。 |
相關閱讀:
- [ 06-11]沙坡尾成“尖叫動物城” 還有創意集市等有趣環節
- [ 05-25]整治后廈門沙坡尾宜居又宜業 中外媒體記者連連點贊
- [ 04-23]廈門:傳承閩南文化 22名小學生聆聽沙坡尾故事
- [ 04-19]廈門市沙坡尾漁港文化中尋找創作創業靈感
- [ 04-10]避風塢一磚一瓦皆美麗 廈門沙坡尾整治提升后煥然一新
- [ 04-04]南臺二號仿古船計劃21日從沙坡尾起航 探尋先民渡臺航路
- [ 04-04]“讀懂思明”之沙坡尾:昔日廈門發源地,今天文化創意港
- [ 03-11]廈門沙坡尾改造出雛形方案 專家居民提金點子出力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