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彩繪圖案細節(jié)圖。 晨報記者連續(xù)3個多月跟拍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建造,記錄下從雕刻到彩繪的珍貴過程。 海西晨報訊(記者 王曉萍 實習生 王曉萍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唐光峰)朱紅為底,船頭雄獅屹立,船尾祥龍騰飛,時而松柏挺立,時而乘鶴閑游。 今年3月起,記者跟蹤、拍攝王船建造全程,留下寶貴資料。近日,記者再次探訪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記錄下它誕生的每一個瞬間。 據(jù)了解,為加快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建設,廈港龍珠殿邀請“送王船”造船傳承人鐘慶豐、廈港龍珠殿傳承人阮和國等能工巧匠,在沙坡尾58號場地建造這艘王船,完工后將在沙坡尾建立“送王船”展示館,將這艘王船永久展示給市民和游客。 目前,觀賞王船已經(jīng)完成所有彩繪內(nèi)容,將擇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官廳”巨龍騰飛規(guī)格高 船身長10.58米,寬2米多,立起桅桿,高度將達7米多。擁有約60年造王船經(jīng)驗的鐘慶豐老師傅主斧建造這艘觀賞王船。他坦言,這艘王船是在他手中誕生的最大的一艘王船,僅木工和雕刻,就需要花費兩三個月時間,王船的彩繪部分也花費了幾個月時間。 左翠竹、右青松,王船上一座袖珍型的“官廳”格外引人注意。兩根龍柱雖不及真實建筑的宏偉,但其精細程度仍令人咂舌。屋檐上兩條欲向天騰飛的巨龍,栩栩如生。 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廈港民俗文化傳習中心專家黃錫源表示,在古代寺廟、官府建筑中,帶有“龍”元素屬于高規(guī)格制式,一般小宮小廟不能“越級”。 除了“官廳”有制式講究,王船當中還藏著不少秘密。 在船身的一邊,一道寬度不到1米的水仙門是閘口,作為登船、上岸的出入口。水仙門前后分布著7個槍孔,稱之為“前三后四”,一艘王船總共有14個槍孔。 船體內(nèi)部,50余根肋骨連接著每一片木板,每一根肋骨中間都被削去一部分,呈弧狀。“肋骨削去一部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部分重量,降低船體自重,保證船的載重體積、容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美觀。”黃錫源解釋,這非常考驗造王船師傅的功力,如果弧狀過大,肋骨的承受能力降低,易導致折斷,弧狀過小則會占據(jù)船艙載重容量。 |
相關閱讀:
- [ 03-15]廈門王船守護兩國風調雨順 中馬聯(lián)合申報非遺
- [ 11-28]十萬民眾昨日在廈門市同安呂厝社區(qū)“送王船”
- [ 11-28]10萬民眾廈門同安“送王船” 中馬將聯(lián)手申報“非遺”
- [ 11-27]廈門:呂厝村最大“王船” 十萬民眾凌晨來相送
- [ 11-27]廈門舉行送王船民俗活動 數(shù)萬民眾參與場面壯觀
- [ 11-26]明年到沙坡尾觀賞“送王船” 預計四個多月后完工
- [ 05-20]這周日到翔安后村參加"翔安后村燈篙王船文化節(jié)"
- [ 05-20]周日到翔安后村“送王船” 邀市民前往游玩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