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彩繪圖案細節圖。
晨報記者連續3個多月跟拍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建造,記錄下從雕刻到彩繪的珍貴過程。
海西晨報訊(記者 王曉萍 實習生 王曉萍 本版圖片晨報記者 唐光峰)朱紅為底,船頭雄獅屹立,船尾祥龍騰飛,時而松柏挺立,時而乘鶴閑游。
今年3月起,記者跟蹤、拍攝王船建造全程,留下寶貴資料。近日,記者再次探訪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記錄下它誕生的每一個瞬間。
據了解,為加快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建設,廈港龍珠殿邀請“送王船”造船傳承人鐘慶豐、廈港龍珠殿傳承人阮和國等能工巧匠,在沙坡尾58號場地建造這艘王船,完工后將在沙坡尾建立“送王船”展示館,將這艘王船永久展示給市民和游客。
目前,觀賞王船已經完成所有彩繪內容,將擇日正式向公眾開放。
“官廳”巨龍騰飛規格高
船身長10.58米,寬2米多,立起桅桿,高度將達7米多。擁有約60年造王船經驗的鐘慶豐老師傅主斧建造這艘觀賞王船。他坦言,這艘王船是在他手中誕生的最大的一艘王船,僅木工和雕刻,就需要花費兩三個月時間,王船的彩繪部分也花費了幾個月時間。
左翠竹、右青松,王船上一座袖珍型的“官廳”格外引人注意。兩根龍柱雖不及真實建筑的宏偉,但其精細程度仍令人咂舌。屋檐上兩條欲向天騰飛的巨龍,栩栩如生。
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廈港民俗文化傳習中心專家黃錫源表示,在古代寺廟、官府建筑中,帶有“龍”元素屬于高規格制式,一般小宮小廟不能“越級”。
除了“官廳”有制式講究,王船當中還藏著不少秘密。
在船身的一邊,一道寬度不到1米的水仙門是閘口,作為登船、上岸的出入口。水仙門前后分布著7個槍孔,稱之為“前三后四”,一艘王船總共有14個槍孔。
船體內部,50余根肋骨連接著每一片木板,每一根肋骨中間都被削去一部分,呈弧狀。“肋骨削去一部分,一方面是為了減少部分重量,降低船體自重,保證船的載重體積、容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美觀。”黃錫源解釋,這非常考驗造王船師傅的功力,如果弧狀過大,肋骨的承受能力降低,易導致折斷,弧狀過小則會占據船艙載重容量。
鐘慶豐精心制作房屋部分。
船身圖案表達美好寓意
一筆丹青,一點朱砂,彩繪師傅手握畫筆,筆尖所到之處一氣呵成,均勻上色。經過3個多月的繪制,王船已經顯露出宏偉莊重的氣勢。
在船尾,“順風得利”四字格外顯眼,但它的閱讀順序竟是從左至右的。黃錫源說:“以左為大,因為是在船尾,就變成了反向書寫,因此需從左往右讀。”
黃錫源介紹,整艘王船主要繪有14幅圖畫及“八寶”圖案,均代表吉祥如意、為官清廉等美好寓意。何謂“八寶”?即是一些“仙家”法寶,比如象征長壽的壽桃、多子的石榴和葡萄等等。有不少通過圖案取其諧音,直截了當表達美好寓意,如瑞桃獻壽、祈求吉慶、合境平安、加官晉爵等。而羲之愛鵝、敦頤愛蓮、太白醉酒和米芾拜石4幅圖,其內容取自古代“四愛圖”的內容,亦有人稱之為“高士圖”,這些題材也常被引用在書畫和瓷器繪畫中。
除了祈求平安吉祥,先人十分熱衷于將賢人志士的故事通過繪畫展現。黃錫源說,在14幅圖畫中,還有諸如大禹治水、大舜耕田、琴鶴歸家等有現實意義的故事,眾人均耳熟能詳。
相傳,琴鶴歸家的典故出自宋代有“鐵面御史”之稱的趙抃。他在任時,一清如水,常以鶴之白羽告誡自己兩袖清風,以鶴頂之紅色勉勵自己赤心為國。黃錫源介紹,這樣的圖畫表達了先人為官忠誠正直,清正廉明,為民辦實事的氣節。
鐘慶豐為王船貼裝飾。
畫師調顏料準備為王船上色。
鐘慶豐在彩繪船頭。
船身彩繪即將完工,畫師進行最后裝飾。
船頭雄獅圖案栩栩如生。
王船“彩妝”亮相,鐘慶豐一臉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