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記者 彭培根 付敏)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位于廈門市的鼓浪嶼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上7日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青海可可西里,中國目前已擁有52處世界遺產。
鼓浪嶼是廈門島西南隅一座面積1.88平方公里的小島,與廈門島相隔約寬500米的鷺江海峽。
“我們想通過申遺更好地保護鼓浪嶼。”鼓浪嶼管委會主任鄭一琳說。她介紹,在“申遺”期間,鼓浪嶼完善了保護規劃、加強修繕管理和公共設施改造升級,并啟動了“全島博物館計劃”,建成了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等近10個展館。
到過鼓浪嶼的人,無不被鼓浪嶼上的萬國建筑所吸引,東西方文化的結合是鼓浪嶼作為世界遺產的獨特價值。
“鼓浪嶼一直就有著中西結合的文化氣質。”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館長方思特說。方思特是第五代鼓浪嶼人,從小在鼓浪嶼長大,先輩是回到鼓浪嶼定居的華僑。
鴉片戰爭后,西方人在作為居留地的鼓浪嶼建造了許多西式風格的商貿洋行、貨棧、教堂等建筑以及道路、墓地、碼頭等基礎設施,先后有13個國家在鼓浪嶼設立了領事機構。
1903年,鼓浪嶼正式成為公共租界,吸引了大批閩臺富商、華僑及文化精英群體在此修建別墅、園林。大量由華僑主導建設的建筑,其風格也展現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如今,鼓浪嶼擁有近2000座歷史建筑,道路網絡和市政設施基本被完整地保存下來,。
廈門文史專家、鼓浪嶼歷史研究者吳永奇表示,鼓浪嶼島的建筑特色和風格體現了中國、東南亞和歐洲建筑、文化價值觀的交融,影響了閩南地區的裝飾風格,后來傳播到東南亞各地。
“那時的鼓浪嶼是一個由閩南當地人、華僑和外國人組成的國際化社區。”吳永奇說,“多樣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鼓浪嶼的獨特性。”
2008年,鼓浪嶼啟動申遺工作。2012年,鼓浪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預備名單。2016年,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正式推薦“福建鼓浪嶼”作為2017年文化遺產項目。
方思特作為風琴博物館館長曾接待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申遺考察專家,并作為利益相關者與專家進行會談。“鼓浪嶼能夠成功申遺,我感到非常驕傲,現在鼓浪嶼不僅僅是我們的,更是世界的。希望全世界都能來關注她、保護她。”方思特說。
鼓浪嶼申遺成功,為鼓浪嶼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介紹,入選世界遺產可以促進遺產地國際合作,同時,遺產地還能得到一份詳細的綜合管理規劃,以及專家對當地管理團隊的技術培訓。
聯合國《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目前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國際公約之一。1987年,中國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共6處,包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長城、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宮·北京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泰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