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1日(福建日報記者 謝嘉晟 林世雄)第一財經近日對2016年GDP密度超過0.5億元/平方公里的全國41個城市進行排名,廈門僅次于深圳、上海、東莞、廣州,位居全國第五,每平方公里創造GDP2.23億元。
五年來,經濟持續較快增長,新型工業化水平提升,以及跨島發展縱深推進是廈門GDP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
GDP五年年均增長9.2%
第一財經通過對各城市的GDP密度統計發現,2016年共有41個地級以上城市的GDP密度超過了0.5億元/平方公里,有18個地級市的GDP密度超過了1億元/平方公里。GDP密度位于全國前十位的城市是:深圳、上海、東莞、廣州、廈門、佛山、無錫、蘇州、中山、南京。統計數據顯示,GDP密度較高的10個城市多數位于珠三角和長三角,位居第五的廈門是唯一不在這兩個區域的入選城市。
生產總值(GDP)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的GDP,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經濟密度和經濟發達程度。近年來,廈門市突出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在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集約高效發展。特別是注重強化創新驅動,打造現代產業支撐體系,精心培育一批千億產業鏈群,推動產業高端化、集聚化發展。同時,緊緊抓住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機遇,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來自廈門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3737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2170億元,增長15%;財政總收入1083.3億元,增長8.2%,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647.9億元,同口徑增長8.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而五年來廈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2%,財政總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和12%,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8320億元,年均增長14.1%。三次產業結構從1.0∶51.1∶47.9調整為0.7∶41.4∶57.9,平板顯示、金融服務、旅游會展、航運物流、軟件信息五條產業鏈產值均突破千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00家。現代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在國家綜合試點城市復評中獲得優秀。
“精致”發展構筑新優勢
“GDP密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廈門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方和榮教授看來,廈門GDP密度名列全國第五名,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二是新型工業化水平提升,三是跨島發展縱深推進,帶動島內外一體化均衡、協調發展。她認為,廈門土地空間相對有限,新常態下廈門的發展必須走集約發展路子,同時不斷推進區域合作,以拓展發展新空間。
事實上,廈門市GDP密度能位居全國前列,很重要的一點,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較好地堅持了綠色、集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立足本市土地資源,向存量要效益,向轉型要空間,讓有限的土地充分發揮效用。
“這充分體現了廈門這座城市‘精致’的特點。”廈大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盛榮說,廈門較早推動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單位面積的土地創造出更高的價值,實現了發展路徑的優化。未來廈門也要走集約型發展道路,增加高端人才儲備,進一步加快從加工型城市走向創新型城市,提高產業附加值,在精益求精中構筑競爭新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的《廈門政府工作報告》就強調,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建設島外新城,差異化、特色化推動產城融合。嚴控開發強度,節約集約用地,加強空間整合、功能疏解、內涵提升,優化業態布局,加快建設金融服務、商務營運、旅游會展、消費購物中心。
持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產業轉型升級,也被認為是廈門GDP密度提高的秘訣之一。廈門理工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廈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何軍明認為,近年來,廈門產業升級轉型發展較好,在企業科技水平、產品科技含量上都有所提升。廈門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吸引了眾多企業總部涌入,大批優質外資企業入駐,也拉高了城市的GDP密度。另外,廈門的服務業占比較高,服務業的單位面積創造的GDP更大。
業界認為,未來廈門經濟要提升競爭優勢,還得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目前,廈門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轉型升級模式:對存量企業而言,“兩化融合”是最為重要的抓手;對增量企業而言,主要是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清潔、綠色、節能環保產業。《廈門市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行動方案(2014-2018年)》指出,到2018年,基本確立以“兩化融合”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發展模式,“兩化融合”發展指數要達到90。
“兩化融合”關鍵是以信息化提升工業化,通過自動化水平提升工業生產效率,降低對用工用地的依賴,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產業體系。比如,建設食品、藥品等重點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可追溯體系;發展以人機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產等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推進生產制造設備聯網和智能管控;增強產業鏈的商務協同能力,提高市場應變能力。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目前廈門也已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幾大產業。而每一個產業的背后,都寄望于廈門工業未來的地位和競爭優勢。比如,在生物與新醫藥產業上,廈門的重點是抓住全球一批先進藥品專利正陸續到期的機遇,引進跨國藥企或央企發展通用名藥的代工生產;大力發展生物技術藥物,將廈門發展成為我國較有影響的診斷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和蛋白質藥物生產基地。同時,利用對臺優勢,推進廈門成為臺灣中藥材、中成藥進入大陸的指定口岸和臺灣保健食品進入大陸的主要口岸之一,建設輸臺藥材質量檢測和認證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