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8日(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陳榮昊(中)成首位在廈門采集造干的捐獻者。在他之前,集美大學已經有7人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
今后,廈門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不必再舟車勞頓地前往福州捐獻,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大樓15層的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就可以了——10日,受中華骨髓庫委托,福建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心認定,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為廈門首家造血干細胞捐獻采集定點醫院。這不僅是廈門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相關人員的福音,也是對廈門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的肯定。
2003年,廈門市正式啟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同年8月中華骨髓庫在廈門市中心血站設立HLA組織配型實驗室,至今已登記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資料近三萬份。
目前,全省造血干細胞捐獻已實現169例,廈門已實現捐獻61例,占全省捐獻總數的三分之一,捐獻數位列全省第一,有效地挽救了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為促進醫學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而如今,廈門有了首家造血干細胞采集定點醫院,將更大程度上推動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廈門市紅十字表示將進一步發揮好法定職責,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不斷完善捐獻過程的各項保障服務,廣泛宣傳普及造干知識,為更多白血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廈門造干工作創全省多項“先河”
血液從輸血管流進血細胞分離機里,機器內的馬達高速轉動,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被迅速分離后,血液再回流體內……這是采集造血干細胞的場景,沒經歷過的人難以想象,而經歷過的人畢生難忘。
多年來,在廈門市紅十字會、市中心血站的宣傳推動下,廈門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入庫量和捐獻總數均位列全省第一,開創了全省造干多項“先河”。
在廈門供職的重慶“80后”青年志愿者楊一林三年前赴京為德國華裔患病女童捐獻造血干細胞。這是中華骨髓庫首次向德國骨髓庫提供造血干細胞,也是福建省首次涉外捐獻造血干細胞。
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學生李溢新,是廈門迄今為止唯一既捐獻造血干細胞又捐獻淋巴細胞的志愿者。2015年5月,他在福州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2015年10月,患者病情復發再次向李溢新求助,12月1日,他出發到福州,12月2日完成淋巴細胞捐獻。
但事實上在二次捐獻前,李溢新對捐獻淋巴細胞所需事項一無所知。但他立馬上網搜尋相關信息——不少成功捐獻的例子給了他信心,也讓他相信,捐獻淋巴細胞對身體并不會造成什么影響。于是第二天,李溢新就給予廈門市紅會的工作人員肯定的答復,他說:“再拖下去,就怕耽擱救助患者的最佳時機。”
廈門造干捐獻氣氛濃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被認定為廈門首家造血干細胞捐獻采集定點醫院當天,福建省第100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趙東喆也來到現場。
“其實捐獻造血干細胞不僅可以幫助他人延續生命,對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種升華。”趙東喆說。2013年9月25日,趙東喆捐獻了體內264ml的造血干細胞,延續了一個16歲男孩的生命。捐獻半年后,在廈門市紅會的安排下,趙東喆進行了常規體檢,檢查報告顯示:身體狀況良好。
“我不覺得捐獻是件多偉大的事,反而覺得那次經歷是對我的饋贈,通過這件事我更明白生命的意義,更珍惜身邊的人。”如今,趙東喆已是福建師范大學研究生。
據廈門市紅會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多年捐獻造干廣泛宣傳,現在不少捐獻者都抱有與趙東喆一樣的心態,這其中離不開志愿者服務隊的努力和付出。
廈門市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志愿者服務隊主要由無償獻血志愿者、造干捐獻者組成,他們協助市紅會普及捐獻知識,進行再動員、體檢和捐獻陪護等工作。這支隊伍中,不少隊員曾捐過造血干細胞,之后又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如廈門愛心媽媽趙素環,在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后,主動要求加入志愿者服務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幫助宣傳;楊位伸曾多次陪同志愿者赴外地捐獻,并撰寫了四萬余字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方面的文章,她還動員兒子也加入到志愿者服務行列中來。
在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方面,廈門市紅會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廈門市紅十字會不僅充分利用沿街宣傳欄、社區宣傳欄、電子移動終端、各種廣場活動等進行宣傳,還有效地借助廣播、電視、報紙、網站等媒體平臺開展宣傳。此外,在每年的世界紅十字日、急救日、志愿者日期間,廈門市紅十字會都會積極組織社區、高校等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宣傳工作,激發更多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