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8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 通訊員 楊慶山 曾文紅)成功大道是廈門島內交通的主動脈,穿梭在城市中,沿途的風景是廈門這座城市饋贈給市民、游客的美好禮物。
因此,成功大道沿線的改造,也是這一次湖里區江頭街道“兩違”整治以及立面改造的重中之重,此次涉及立面改造7處,共31棟,改造面積91338㎡。而這背后的故事,今天,本網記者也將為您慢慢講述。
拆了
居民支持提升城市景觀
680平方米的鐵皮屋轟然倒地,這個位于江頭街道后埔社區的自建房,如今外墻改造了,屋頂也不再有違建。
去年11月,江頭街道在這棟自建房上,打響整治“兩違”、提升城市景觀的第一槍。
這個鐵皮屋,位于成功大道與仙岳路的交匯處,同時進島的鐵路也從這里經過。“當初建這個鐵皮房,就是為了隔熱。”戶主戴先生表示,早在全面排查摸底時,江頭街道和后埔社區的工作人員就上門做過思想工作,而他擔心的隔熱問題,工作人員也表示今后將會進行立面改造,“這對我們來說,也是更好的解決方案。”
不僅自己同意拆遷,戴先生的家人也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他們不僅分頭與租戶解釋,同時還參與到拆遷中去。
這樣的場景,在江頭街道進行成功大道沿線“兩違”整治、立面改造的過程中,時常可以見到。江頭街道成立了“兩違”及市容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六個道路整治工作組,形成整治的合力。違法建設的鐵皮屋頂、鐵皮房屋,集裝箱和木頭、紗布等簡搭,屋頂雜亂堆放物品,以及其它有礙觀瞻、影響城市景觀提升的各類違法建設都是整治的重點。此外,各類無證戶外廣告,有礙觀瞻的店招和各類未經審批的燈箱、廣告顯示屏、LED發光字、指示牌、路標,外墻、門窗、柱子等各類擅自張貼的戶外廣告也在整治范圍內。
樂了
社區與居民多了溝通橋梁
彩虹花園小區也在成功大道沿線,這次涉及改造的就有7棟樓。
蔡榮杰是小區的業委會委員,他告訴記者,小區的違建有不少,不過很多都是歷史遺留問題,“當時購房,開發商為了加價,就搭蓋以增加面積。”
這些算在購房面積里的“兩違”,讓呂嶺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很發愁。工作人員史紀珍第一次來到蔡榮杰的家中,還有些戰戰兢兢。
不過,蔡榮杰的態度讓史紀珍一下就放松了:“他立刻答應說好,說自己是黨員,要做表率。”即使如此,蔡榮杰的家,史紀珍還是跑了七趟——入戶登記、展示改造方案、簽字……
“像我這樣一下就同意的,她們都要跑這么多次,要是不同意的居民呢?”蔡榮杰說,社區有建一戶一檔,社區工作人員大多是女性,但總是提著沉重的袋子,一家一戶地走。那之后,他利用空余時間,也加入到入戶的隊伍中去,還有不少居民打趣說蔡榮杰是居委會的“編外員工”。
不理解的人也有,不過一起去的人多了,社區工作人員心里也有了底。“老蔡有時候會招呼大家一起泡泡茶,聊聊天,有話就說了。”史紀珍說,這也是社區與居民溝通的一個平臺。有一次聊天時,小區的一名出租車司機就告訴她,自己平時早出晚歸的,也并不了解社區的工作,這次改造,社區工作人員多次登門溝通協調,他才算是了解了社區,做的工作瑣碎,但工作人員認真,讓他覺得很安心。
美了
舊房子煥發新生命
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房子?沒有斑駁外墻,沒有違章搭蓋,沒有亂七八糟的碰窗、空調外機,若是你看了博士家園的改造,你一定不信。
在半年前,這里確實還是老房子,現在煥發的生機,是負責小區的祥店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與設計、施工、代建、監理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
家住博士花園10號樓106室的林勇安是其中的見證者,他的家在一樓開了一個小食雜店。1997年就在這里居住的他,看著小區慢慢“變老”,而今又重煥光彩。
“外墻有空鼓、有破損,還有不少居民的碰窗讓整體看起來很亂。”負責小區施工的閩東建工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小坤說,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第一件事就是拆違建。
林勇安的家在一樓,前面有十幾平方米的雨棚。若是林勇安不同意,光是搭架就沒法搭起來,更不要說后續工作了。社區工作人員給他看了改造圖后,林勇安決定,拆!他的果斷決定,讓一些觀望的居民也開始漸漸同意,不過習慣了原來的格局,說改就改,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兒。
入戶做工作,對社區工作人員和施工單位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而他們還從細節上為居民考慮周到。施工材料占用了停車位,社區就與交警溝通,臨時設停車位;誰家外墻開裂了,防水立刻補上;平時施工時,警戒線肯定少不了,生怕細小的東西掉落造成安全問題……
博士家園的立面改造,就這樣在和諧的氣氛中完成。住在這里的居民花了一段時間才適應自己的“新家”。不少人特意走到遠一點的地方看全景,還用手機拍下:“美,這次是真的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