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培訓會第四期活動吸引上百名志愿者
【名片】
思明區文物保護
志愿者隊伍
成立于去年10月15日,是全市首支文物保護志愿者隊伍,目前志愿者超過250名。志愿者每月兩次對認領的文物進行巡查記錄并反饋。
隊伍的成立源于思明區啟動的“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行動。目前,思明區199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中,有180處文物被熱心的志愿者、家庭、企業或社會組織認領。
聽老鼓浪嶼人
講述鼓浪嶼故事
“鼓浪嶼的近代歷史租界、華僑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客觀上為鼓浪嶼帶來了一批學校、醫療機構。鼓浪嶼的建筑大多是華僑所建,濃縮的是華僑在海外拼搏的歷史……”當日的培訓會上,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林聰明帶來了精彩的鼓浪嶼故事。
作為地道的鼓浪嶼人,65歲的林聰明自2013年5月退休以后,就開始梳理研究鼓浪嶼的歷史文化。去年11月開始,他在鼓浪嶼外圖書店開設“話說鼓浪嶼”系列公益講座,同時應市圖書館邀請到洪卜仁工作室“文史沙龍”,為文史愛好者講述鼓浪嶼。
在他看來,申遺成功對鼓浪嶼的進一步提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有助于更好地保護鼓浪嶼的歷史文化。他建議,“鼓浪嶼的整治提升還要繼續下去,要解決與鼓浪嶼文化內涵、文化特質不相符合的問題。要更好地傳承鼓浪嶼的活態文化,特別是音樂文化,要為鼓浪嶼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環境,提升社會服務的質量?!?/p>
對于這群活躍在文物保護一線的“思明群眾”,他充分肯定:“文物保護志愿者不僅要認識認領的文物,更要具體、深刻地認識我們走過的歷史,從歷史和文化中得到感悟。這才是最重要的,不僅能增強保護文物的責任和使命感,還能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
成立講解隊伍
讓文物“說話”
“作為一名文物保護志愿者,我很自豪?!苯衲?3歲的徐友群是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的一員,保護文物這件事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天晨跑的時候他都要到自己守護的萬石蓮寺大雄寶殿巡查一番。
如今,像徐友群這樣的文物保護領域的“思明群眾”日漸龐大。他們正通過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在全社會聚合守護文物的強大力量。
來自思明區文體出版局的消息顯示,這場自去年10月15日啟動的“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行動已經舉辦了九期活動,180處文物點被認領保護,思明區文物保護志愿者隊伍成員已超過250名。
聯合廣播打造系列報道“聽見歷史的聲音·文物傳奇”、發起思明區文物業主保護聯盟行動、省市媒體強烈關注思明區文物保護工作……在轟轟烈烈的“尋根廈門記憶守護思明文物”行動中,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愛心市民加入其中,文物守護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要讓文物說話,讓文物活起來,講解員的作用不可小覷。思明區文體出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組織培訓一支文物講解隊伍,鼓勵有興趣的志愿者報名參加,也歡迎志愿者家庭的小朋友來報名做小小講解員。
【原聲】
利用節假日為游客講解
文物保護志愿者、市體育局產業處副調研員劉浩:我對文物很感興趣,平時也愛好收藏。去年思明區招募文物保護志愿者,我第一時間報名,雖然工作忙,但每次活動、培訓我都積極參加。我認領的文物點是華僑博物院,今后打算加入到義務講解員隊伍,利用節假日時間,用接地氣的語言來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講解服務。文物保護志愿者的創新做法,具有很大號召性,能夠召集到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不僅有助于了解歷史、增長知識,也是愛祖國、愛廈門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