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
石斑魚
石斑魚工廠化循環水養殖
南美白對蝦
工作人員在蝦池里挑選蝦苗
金生蠔
河豚幼苗
冷藏保存的海帶苗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雯)2015年12月,福建省發改委批復同意立項建設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由福建省水產研究所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涉海企業,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整合優勢資源,重點解決產業技術難題,建設“產學研用”科研發展機制的工程研究中心。近兩年來,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陸續開展了石斑魚、東方鲀、真鯛、凡納濱對蝦、牡蠣、菲律賓蛤仔、海帶、仿刺參等福建特色海洋生物的良種選育、種質資源庫建立、種苗規模化繁育和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等技術研發。
為什么要建立這樣的種業工程研究中心?記者近日從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得到的答案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事關促進福建特色海洋漁業品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大事。眾所周知,福建省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大省之一,整體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以2014年為例,我省海洋生產總值達6500億元,比增13.6%,居全國第五位;漁業經濟總產值實現2329億元,水產品總產量達698萬噸,均居全國第三位;水產品出口創匯55.92億美元,比增9.45%,蟬聯全國第一位。除了寧德大黃魚、霞浦海參、福州烤鰻、福州魚丸、連江海帶、南日鮑、莆田花蛤、晉江紫菜、漳州石斑魚等十大漁業品牌在全國范圍內打響知名度外,石斑魚、東方鲀、真鯛、凡納濱對蝦、葡萄牙牡蠣、菲律賓蛤仔、海帶、仿刺參等福建特色名優漁業品種也日漸在市場站穩腳跟。這8大名優特色水產品是我省重要的優勢養殖種類,其養殖產量產值均在全國占有較高的比重。為了將這些來之不易的水產科研優勢鞏固并發揚下去,才有了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的誕生。
攻克石斑魚繁育難題
在廈門島外最知名的旅游勝地之一——翔安區小嶝島上,一棟在建的生物育種中試基地正拔地而起,未來,這座中試基地內將配備面積達400平方米的活體石斑魚種質庫、100平方米的活體海馬種質庫、1600平方米的循環水石斑魚良種培養中試車間以及200平方米的海馬魚苗繁育車間。加上先前建設的面積達250畝的養殖基地及1000平方米的加工廠,省水產研究所與廈門市海洋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廈門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聯手創建的福建省內最大、最先進的石斑魚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建設示范基地,將廈門乃至全省的石斑魚養殖產業發展引向了快車道。
石斑魚在閩南沿海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鮮為人知的是,由于野生石斑魚的數量十分稀少,近年來,人工養殖的石斑魚已逐漸成為市場購銷的主流。但是,在水產業內人士看來,雌雄同體的石斑魚也是最難以實現人工育苗的魚種之一。據省水產研究所相關技術人員介紹,生長速度快的石斑魚品種大都是熱帶品種,耐寒性較差,福建省石斑魚養殖技術及設施條件雖好,但適合福建養殖的品種卻比較少,這就影響了福建省石斑魚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攻克石斑魚繁育和養殖難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帶動石斑魚養殖行業的發展,科研單位主動伸出橄欖枝,向企業輸出技術力量,雙方攜手共同推動石斑魚養殖業的發展。
在企業和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小嶝水產成功培育出了國內首批規模化培育的雜交新品種——云龍石斑魚雜交新品系,新品系具有生長快、耐低溫、抗病力強的雜交優勢。2016年,企業培育云龍石斑魚魚苗20萬尾,并為20多家石斑魚苗種生產企業提供新品系受精卵20公斤,技術指導推廣培育苗種50萬尾,產值1000萬元,推廣云龍石斑魚集約化生態健康養殖1萬平方米,產值1000萬元。而對養殖業者來說,新品種魚苗的養殖性價比極高,基本上一年內就可收回成本。
而實際上,石斑魚養殖規模和養殖效率的提升,最終受惠的還是消費者。石斑魚的身價不再高高在上,昔日每斤動輒上百元的石斑魚消費也日漸向平民大眾化轉型,小嶝基地內最便宜的石斑魚品種每斤價格僅為35元左右。
【延伸閱讀】
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副所長林琪告訴記者,從具體個案來看,石斑魚新品系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說明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存在的意義。事實上,與歷史悠久的畜牧業不同的是,我國海水養殖領域除海帶、紫菜等少數種類進行過系統的品種選育和改良外,其他絕大多數養殖種類都是未經選育和遺傳改良的野生種。這些野生種“代代相傳”,越來越難以適應逐漸惡化的養殖環境,于是出現了種質退化的現象,表現出了遺傳力減弱、生長速度減慢、抗病力下降的問題。而種質資源是養殖生產中最為決定性的物質基礎,一個優良的品種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迅速發展,而反之也能摧毀一個產業的未來。所以,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來說,育種是決定產業能否健康發展和延續的關鍵,通過有目的性的、一代又一代的“優選劣汰”,最終形成高質量、高產量的優良品種,才能將產業做強、做大,繼續發揚光大福建省的水產養殖優勢。
培育南美白對蝦新品系
在位于海滄區鰲冠村的廈門市廈興龍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廠區,南美白對蝦新品系“廈興龍1號”就是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重振了廈門蝦苗的品牌影響力。
事實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廈門蝦苗一直是廈門水產養殖業的一張名片。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廈門蝦苗就已嶄露頭角。進入二十一世紀,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人才技術優勢,使廈門南美白對蝦育苗技術水平始終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廈門的蝦苗企業高峰時曾達到350家。但是,經歷鼎盛時期之后,廈門蝦苗業很快出現產能過剩,導致企業開始低價競爭,而育苗成本的降低又進一步影響了蝦苗質量,種質退化問題日趨嚴重。為了扭轉廈門蝦苗的“命運”,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團隊展開了南美白對蝦育種方面的科研攻關,解決對蝦育種、良種保存以及健康蝦苗培育等技術問題——以來自美國的南美白對蝦為種原,以速長、抗逆為選擇目標,結合群體選育、家系選育技術方法,應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微生物技術,從提升種質和生態化育苗兩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蝦苗的種質質量和健康水平,經過多世代的選育,培育出如今的“廈興龍1號”南美白對蝦新品系。目前,“廈興龍1號”年產優質種蝦約10萬對,健康蝦苗80億尾至100億尾,對提升廈門蝦苗的種質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效地推進了廈門乃至福建省的對蝦種業產業升級。
“廈興龍1號”能夠取得成功,很好地說明了在福建省海洋漁業種業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過程中,這種科研單位和企業“聯姻”的合作模式是雙贏的最好選擇。林琪坦言,國內多數水產企業規模較小,技術力量薄弱,而組建技術團隊、研發新技術的資金成本對企業而言又太高,“所以企業一般不愿意做研發,通常都是能賣什么樣的產品就賣什么樣的產品,這也是導致產業發展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但是,科研團隊的及時介入很好地改變了這一現象,技術力量的強力支撐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創新成本,使企業在研發方面不再“為錢所困”。而事實上,專業技術人員也能很好地幫助企業少走彎路,從這一層面來看,又幫助企業節省了運營成本。而另一方面,不少科研院所由于受場地等條件的限制,缺乏高質量的中試條件,那么企業就很好地補齊了這一短板,雙方共同攜手,從而加速新品種、新品系的研發、上市和推廣。
【延伸閱讀】
林琪表示,選取魚、蝦、貝、藻四個對象作為建設分中心其實有一定深意。一是這些都是福建省目前養殖經濟規模較大的品種;二是經過多年積累,省水產研究所在這四個領域已經具備了比較豐富的理論儲備和實踐基礎。目前,四個分中心的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從短期來看,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還將對現有的科研成果進行鞏固和提升,使更多的新品系獲得認定。而從更長遠一點的角度來看,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將以福建特色海洋生物種質創新、海洋生物資源恢復、高效健康養殖等為主要研究方向,整合優化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有效延伸產業鏈,強化產業鏈后續環節,全方位拓展海洋生物資源高效可持續開發產業鏈,助力福建省海洋漁業品種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數據】
科研項目
總數30項
2015年至2016年,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組建了45人的專職科研人員隊伍,其中研發人員42人,另有3名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均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同一時期,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項目總數達到了30項,同比增長26.4%,其中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22項,對外合作科研項目10項,目前各個科研項目的建設進展均按計劃順利進行。在創新成果方面,經過全體研究團隊的共同努力,共獲得授權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并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和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制定國家或行業標準4項。在行業貢獻方面,科研成果轉化收入達60萬元,技術服務收入達258.2萬元。
【相關】
關鍵技術研發
取得重大進展
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在種質創新、良種選育、育苗技術、其他方面等四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種質創新方面:建立活體石斑魚種質庫、石斑魚精子庫;建立蝦種質資源庫。
良種選育方面:利用選育核心基礎群體,成功培育“紅云石斑魚”“云龍石斑魚”“紅龍石斑魚”等優良雜交新品系,蝦種優良新品系,“金蠣1號”新品系,“連優1號”新品系。其中,“金蠣1號”于去年底通過國家水產新品種的審定。
育苗技術方面:利用病毒病防技術培育石斑魚魚苗;利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新技術培育東方鲀;利用基于生物絮團技術的生態化育苗技術培育蝦苗,為苗種養殖提供技術保障。
其他方面:利用河豚毒素快速檢測新技術制備出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檢測試劑盒;綜合利用魚蝦貝藻等海洋資源研發功能食品并實現其產業化生產。
機構建設
順利推進
福建省海洋經濟生物種業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內容簡單概括起來就是“2+4”,主要包括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海洋生物遺傳育種中心和魚類、蝦類、貝類、藻類種業4個分中心,并在分中心開展良種規模化育苗和養殖示范。
海洋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地點位于廈門市海山路的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建設內容包括種質庫的基因庫、配子體庫、藻類良種活體庫及資源信息庫。
海洋生物遺傳育種中心:位于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內,包括良種選育研究中心、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研究中心、海洋生物質量安全綜合防控研究中心。
魚、蝦、貝、藻類4個分中心
海洋魚類種業分中心:位于翔安小嶝島廈門小嶝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主要開展石斑魚、東方鲀和真鯛的良種培育與產業化工程建設。
海洋蝦類種業分中心:位于海滄鰲冠村廈門市廈興龍水產種苗有限公司廠區,主要開展凡納濱對蝦的良種培育與產業化工程建設。
海洋貝類種業分中心:位于中海東壁島(福建)投資實業有限公司,主要開展葡萄牙牡蠣、菲律賓蛤仔等經濟貝類的良種培育與產業化工程建設。
海洋藻類種業分中心:位于福建省連江縣官塢村的連江縣官塢海產開發有限公司內,主要開展海帶良種培育與產業化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