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義工上路宣傳禮讓斑馬線。
【編者按】
東南網7月23日訊(廈門晚報文/記者 李巧莉 李曉輝 陳萬泉 楊莉莉 楊鷺菁 圖/劉東華)昨日是大暑節氣,眾多市民卻頂著烈日走出家門,參與潔凈家園等志愿服務,以實際行動響應市委文明辦、廈門日報社聯袂發出的倡議——“周末,讓我們一起‘美’廈門去”。
其中,海滄27個親子義工家庭率先行動起來,爭當文明行動派。他們學文明禮儀,并運用到禮讓斑馬線的宣導當中;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還給保潔人員送去防暑降溫物資。他們希望以自己的行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展示最美廈門形象。
做文明行動派,周末讓我們一起“美”廈門。昨天上午,海滄親子義工夏令營開營,27個親子義工家庭參與了學習文明禮儀、倡導垃圾不落地、宣傳禮讓斑馬線等活動。
此次活動由海滄區委文明辦和本報聯合主辦。“做最美廈門人,迎全球嘉賓客。”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兩天的活動,讓親子義工樹立環保、服務、公益的理念,并用這一理念指導生活,影響他人。
?
?
禮儀老師教大家當義工時要面帶微笑。
比拼創意
27個家庭展示各自的環保口號和環保理念
“一家三口牽著手,垃圾分類一起走”“垃圾不落地,世界更美麗”……開營儀式上,每個親子義工家庭都喊出各自的環保口號,并用繪畫表達各自的環保理念。其中,義工李曉英一家在畫中描繪了綠樹環繞、鮮花盛開和純凈藍天的景象,這是他們一家對環保的期待:“地球只有一個,我們要更愛它。”
小旗手舉起營旗,孩子們齊聲朗讀文明公約后,夏令營正式開營。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孩子們將進行“自然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心靈環保”四大主題活動。
今年3月以來,海滄“塑文明品格,樹優良家風”親子義工體驗日系列活動舉辦了近50場,先后有近1000個家庭參與其中。海滄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主任、志愿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李碧蓮說:“參加親子義工活動,不僅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又幫助了他人、服務了社會,還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樂觀的品質,這就是對優良家風的傳承。”
?
為保潔人員“送清涼”。
現學現用
做義工時要保持最佳儀態,并使用文明用語
小朋友們將水瓶頂在頭上,靠墻站立,學習如何站得更優雅。這是昨天上午禮儀培訓課上的一幕。在老師的指導下,小朋友們遵循“拉、沉、挺、收、立”這最佳儀態的五要素,和家長們現學現用,進行課堂模擬。小義工林辰燁告訴記者,自己會把學到的文明禮儀帶回家中和學校,讓更多的小朋友和身邊的人懂得接待嘉賓的禮儀。
“在當義工時,應該面帶微笑,保持最佳儀態的同時,注意使用文明用詞和手勢。”針對此次夏令營活動,國家高級禮儀儀態培訓師連靜宇特別為課程設置了親子互動的環節和義工禮儀的內容。李碧蓮主任說,文明是廈門最耀眼的品牌,海滄作為文明城區,將通過兩岸聯盟義工這一文明創建品牌,讓更多人做文明的踐行者、參與者和傳播者。
“剛學了文明禮儀,馬上就派上用場了。”小義工林辰燁看到有行人要過馬路,馬上上前提醒:“阿姨,您好!我們是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的義工,過馬路請走斑馬線。”小義工們在使用文明用語的同時,還和家長一起用剛學習的交通手勢,提醒司機禮讓斑馬線,營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環境。
?
親子家庭用畫作展示環保理念。
提升認識
參觀垃圾處理廠,懂得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
本周五,市委文明辦、廈門日報社攜手發起“周末,讓我們一起‘美’廈門去”主題活動,并發出倡議,號召大家“做最美廈門人,迎全球嘉賓客”。海滄親子義工率先行動,通過義務勞動潔凈家園。他們還參觀了垃圾處理廠,走進全市垃圾分類示范小區之一的天湖城小區,對環保有了更深的體會。
“垃圾處理廠用機械大爪子抓垃圾,有點像抓娃娃機。”站在垃圾吊控室,義工家庭對垃圾處理過程都很感興趣,紛紛用鏡頭記錄。小義工黃梓辰說:“聽到講解員說到每個人平均每天要扔一公斤的垃圾時,大家都很驚訝,原來平時我們產生了那么多的生活垃圾,所以要減少垃圾排放,做好垃圾分類。”
在天湖城小區,套圈、拼圖等垃圾分類小游戲吸引了小義工們積極參與。在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后,親子義工家庭還為小區里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和保潔員送去清涼物資。這些物資是由普光寺和廈門信基置業有限公司捐獻的。
【花絮】
邊走邊做筆記 回家要教弟弟
葉詩涵是北師大海滄附屬學校三年級的學生。這個暑假,她已經跟著媽媽吳素麗兩度參加了親子義工活動。在天湖城小區參觀時,她拿著筆記本,邊走邊記錄,沒過多久就記滿了大半頁紙。
吳素麗說,女兒在學校里學了垃圾分類知識后,很感興趣,一直期盼著自家小區能早點推行垃圾分類。
葉詩涵還有個6歲的弟弟,也想要參加親子義工活動,但由于年齡太小無法報名。“她把筆記做好了,回家后就能把學到的知識教給弟弟。”吳素麗說,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體會到環衛工人的辛苦與不易,并真正樹立起垃圾分類的意識。
?
親子家庭一起上文明禮儀課。
一家四口都來 特地早睡早起
“我昨天早早就睡覺了,早上6點就自己起來。”小義工樂雨軒說,得知要參加海滄親子義工夏令營,他很是興奮。樂爸爸告訴記者,他們住在杏林,聽說晚報這個活動就馬上報名,一家四口都來參加。他說:“現在都在提倡垃圾分類,正是孩子學習環保理念的好時候。”
參觀垃圾分類處理廠、天湖城小區,一天下來,樂雨軒和哥哥樂雨昂學會了不少垃圾分類知識。看著手上的礦泉水瓶空了,樂雨軒自覺地放進了可回收垃圾箱里。“今天學了很多知識,也玩得很開心,以后我一定要愛護環境。”他說。
擅長變廢為寶 瓶子做成筆筒
“這個焚燒爐的溫度有多少攝氏度?”“能焚燒多久?”“為什么晚上也能作業?”來自海滄育才小學四年級的李梓俊一到中央控制室,就化身“十萬個為什么”,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拋給技術人員。
除了好學,李梓俊也會積極行動。兩周前,他在路上看到了一根約10厘米長的鐵釘,就撿回了家。他說:“丟在路上成了垃圾,還會給車輛和行人帶來危險,帶回家可以重新利用,變成了資源。”不僅如此,他還將廢棄的礦泉水瓶收集起來,做成筆筒、花瓶,讓這些“垃圾”成了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