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26月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隨著廈門開啟高溫模式,在室內尚且覺得悶熱難擋,更別論是走在戶外。“出門五分鐘,流汗兩小時”,“屋里蒸饅頭,屋外鐵板燒”,不少網友這樣調侃。
近日,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各大醫院門診部獲悉,連日來中暑患者比平時增長了兩到三成,其中有不少是長期在室外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的體力勞動者。醫生提醒,市民應盡量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高溫夏季中暑患者增多
我們常說的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高溫作業和夏季高發。在高溫、高濕、暴曬、通風不良的環境中,人體會出現散熱障礙,導致體內熱量蓄積,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嚴重的甚至會引起昏迷以及臟器損壞等。“近期收治的中暑患者,許多都跟他的職業有關,因為他必須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比如交警、戶外工作的工人,體力勞動者更多一些。”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副主任醫師修亦斌表示,中暑疾病是一個可防可控的疾病,如果及時發現,及時應對,很多的病人可以挽救,也能避免病情發生到最嚴重的程度。不過,部分患者中暑后,周圍的人不知道如何處理,往往會貽誤病情。
一旦中暑要趕緊這樣做
修亦斌提醒市民,如果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疼、頭昏、惡心嘔吐等癥狀,很可能是已經出現了中暑,應及時轉移至陰涼、通風處靜臥休息,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變化。可飲用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進行補水,同時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散等防暑降溫藥物。
對于出現脫水、循環衰竭、痙攣、高熱等癥狀的重癥中暑病人應及時送到醫院進行急救處理,救治重點是降低體溫,糾正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積極防治休克及肺水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