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藝專家表示,龍舌蘭屬植物原產于非洲、南美洲,推測是20世紀初有人帶入廈門種植,但年代久遠,也可能更早來廈。紫日則認為,金邊龍舌蘭、劍麻是“舶來品”,葉肉肥厚的龍舌蘭應是“土生土長”的廈門植物。 不過,一個確切的變化就是,“本土龍舌蘭”越來越少了。園林高級工程師馮舒苑解釋說:“用于造景的植物種類繁多,其中,葉片有顏色的植物比較受青睞。從色彩搭配和美觀上來說,龍舌蘭的優勢并不突出。”此外他還提到,龍舌蘭也是多肉植物的一種,喜歡“日光浴”、不愛喝水,若與普通園林種苗“組隊”,接受相同條件的灌溉,可能不利于龍舌蘭生長。 馮舒苑說,如今若想要與“本土龍舌蘭”來個邂逅,市民們可通過遠眺鼓浪嶼懸崖峭壁上的植株來達成,那里還有不少。 山野海濱能否集中種植“本土龍舌蘭”? 專家稱,觀音山、黃厝海邊等處滿足種植條件 雖然龍舌蘭的色彩稍顯單調,但它的存在,串聯著不少老廈門人的共同回憶。談到這里,不少市民提出,希望能在漫步海灘、攀登山野時再次看到龍舌蘭。山野公園、海濱沙灘一帶,能否集中種植“本土龍舌蘭”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為龍舌蘭選個搭檔——什么樣的植物才能與龍舌蘭“相配”?然后,什么樣的種植條件才能讓它再展“英姿”? 廈門路亨園景觀藝術有限公司副總劉挺告訴記者,就景觀設計來說,龍舌蘭和棕櫚科是“好拍檔”:一方面,葉片稀疏的棕櫚樹葉能夠透下陽光,充分滋養龍舌蘭;另一方面,黛綠的顏色、相似的粗纖維葉片,也能讓兩者的搭配盡顯濃濃熱帶風情,讓廈門這座海濱城市更添韻味。 如何為龍舌蘭選個合適的落腳之地?市園林植物園農藝師李兆文介紹,只要環境通風透水,能讓龍舌蘭在高溫高濕的“桑拿天”中不因細菌侵染而生病,并給予它透水的沙質土壤,一般來說,就沒問題。從這個角度考量,觀音山、黃厝海邊等處種植龍舌蘭,都是沒問題的,山上如果滿足了條件,龍舌蘭也能夠生存下來。 ? |
相關閱讀:
- [ 07-31]“樹專家”為您推薦鼓浪嶼“植物之旅”
- [ 07-19]檢疫犬顯神威 自旅客行李中查獲近10公斤植物種苗
- [ 07-14]鼓浪嶼117棟風貌建筑將建植物檔案 預計年底完成
- [ 06-30]出口關注:歐亞經濟聯盟發布植物檢疫新法規
- [ 06-20]廈門邁信物聯“智慧植物工廠”驚艷亮相“6·18”
- [ 05-14]集美雙橋明珠幼兒園孩子們培育植物 獻禮母親節
- [ 05-08]廈門檢驗檢疫局截獲5株熱帶植物豬籠草 依法銷毀處理
- [ 05-06]廈金航線截獲熱帶植物豬籠草 苗木入境須經檢疫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