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劉宇瀚)作為中國現代漢語八大方言之一的閩南話,既對古代漢語和歷史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是諸多閩南文化的載體、閩南文化傳承的橋梁。為普及閩南話,讓大家在學習閩南話中感受閩南文化的魅力,8月5日至6日,為期兩天的“快樂閩南話之旅”親子公益夏令營活動在惠和石文化園順利舉辦。
該活動由湖里區委宣傳部主辦、湖里區圖書館承辦,分為繪制廈門市花三角梅、玩轉閩南常見植物、趣觀閩南速成實戰、聽爺爺講紅色文化故事4個部分,共有45組親子參加了活動。
閩南話活動,學習樂趣多
活動第一天,廈門金牌植物講師喜喜和鳥類講師凌飛鶴將閩南話應用到教學中,帶親子們認識閩南植物和鳥類。鳥類講師先是讓親子們欣賞閩南語歌曲《野鳥》,接著配上各個鳥類的閩南語童謠,把閩南語童謠和鳥類的教學糅合在一起。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還舉行了鷺鳥覓食PK賽,即用很細的筷子夾食物比賽來模擬鳥類進食,新鮮刺激的比賽讓不少現場的孩子雀躍歡呼。
8月6日下午,在惠和石文化園的文化藝術長廊上,掛滿了孩子們做的樹葉標本圖畫。孩子們用形態各異的葉子拼接成可愛的蝴蝶、舞動的少女、巍峨的山峰及亭亭玉立的荷花等,稚嫩的圖畫中充滿了靈動的想象。
文化教室里,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黃國富為大家帶來“湖里紅色文化故事”講座,介紹起廈門的紅色文化地方。講解過程中他語言幽默風趣,頻頻用閩南話來與大家互動,獲得孩子和家長的陣陣掌聲。“一個老人家用閩南話對司機說自己要去第九市場買菜,結果司機以為對方講普通話,要去高崎。”黃國富給親子們講的詼諧幽默故事,一下子就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講座結束后,迎來親子有獎競猜環節。孩子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后舉手發言。不過,不少人上去回答時,卻發現原來常念的詞寫在牌子上竟是那樣的陌生,“不注意時還會記錯日常閩南用語的發音。”家長蔡先生感慨道。
從孩子開始傳承閩南話
在有獎競猜環節中,最后有十位小朋友勝出,不少上臺領獎品的小朋友還表演起了閩南童謠。
此外,12歲的陳鈺萍在樹葉標本比賽中勝出,她的作品《一個人的T臺》是由幾張泛黃的葉子拼接而成。作為泉州人的她,本就講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這次的夏令營讓她更進一步認識了閩南話。
對閩南話的傳承,黃國富認為,現在閩南話和其他方言一樣處于危機重重的境地,“閩南話和古代漢語相近,與現代漢語差異大,學習難度大。”為此,他建議學習閩南話應從娃娃抓起,讓閩南話走進課堂,為孩子們從小學習閩南話培養語言環境。
雖然前來參加夏令營的不乏外地人,但在廈門湖里區圖書館活動部人員黃琳看來,不管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都可以學習閩南話,用閩南話交流,“通過這次夏令營閩南話的學習,孩子們增加了對這座城市的感知,流動兒童更是增加了對廈門、對閩南的熟識度和認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