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灘活動讓沙灘更干凈
工作人員清理整治海漂垃圾
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 以往,暴雨或是臺風天氣之后,往往在近海海域或是沙灘的浪跡線上,不時漂過腐爛發黑的植物莖稈、零星的生活垃圾等,這與廈門風景如畫的海面、沙灘形成鮮明對比。
今后,通過抓源頭治理、建長效機制,海漂垃圾的情況將得到有效遏制。記者昨日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我省近期已在九龍江入海口試點設立垃圾攔截設施,減少流域內的垃圾入海量,與此同時廈門海域的海漂垃圾處理應急響應機制也已建立起來,多方協作的機制將有效改善廈門海域的海洋環境質量。
組織專職力量 年清運海漂垃圾1600噸
海漂垃圾從何而來?據不完全統計,廈金海域海漂垃圾約80%來源于九龍江流域;10%左右為廈門轄區內9條溪流帶來的垃圾;另外一部分則是沿岸居民生產生活、海上人為活動產生的各類廢棄物垃圾等。
記者了解到,每年的5-10月是海漂垃圾出現的高峰期。這個時間段游客量比較大,沿岸或是從游船上扔到海里的垃圾量會增加。不僅如此,隨著臺風季和降水季的到來,九龍江流域沿岸的垃圾往往會被帶到廈門海域來。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廈門自1994年成立海上環衛站,專職負責海漂垃圾的收集、轉運工作,作業海域達到62平方公里,相當于半個廈門島那么大,年清理海洋垃圾量達到1600噸以上。按照《廈門市環境衛生和垃圾處理三年提升行動方案》,我市計劃把海漂垃圾海上作業范圍擴大至230平方公里的海面,相當于現在作業面積的三倍。
“管、攔、清” 抓住源頭保清潔
作業面積的擴大和垃圾清理的龐大數量,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海漂垃圾清理工作刻不容緩。實際上,近年來,海洋與漁業部門在海漂垃圾清理上始終沒有放慢腳步。
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吳南翔介紹,“今年以來,龍巖、漳州、廈門在不同流域、岸段、海域建立起‘岸上管、流域攔、海面清’等三道防線,進一步強化了入海垃圾綜合治理。”職能部門通過對沿江、沿河、沿溝、沿庫城鄉垃圾實施有效的收集、中轉、處置,實現垃圾不入江、不入河、不入溝、不入庫;廈門市嚴格實施沿海垃圾“門前三包”措施,開展漁港、濱海景區海漂垃圾治理與廢舊漁船、漁具的清理工作,有效減少了污染物入海影響。
不僅如此,環廈海域正著力加強海漂垃圾的監測預警。2017年7月25日,我市已經完成了廈門灣海漂垃圾漂移軌跡預報單,并在廈門“智慧環衛”等多個平臺上預測預報,為海上環衛部門和沙灘屬地管理部門組織力量、快速有效處理海漂垃圾提供了依據。
建立應急協作機制 試點設置攔截設施
海,是廈門的門面,也是魅力所在。“八九月份是臺風暴雨的高發時期,為及早做好特定氣候條件下可能大量產生的海漂垃圾,海洋漁業部門將加強監測預警、強化應急處置。”吳南翔告訴記者,省海洋與漁業廳已建議成立九龍江-廈門灣海漂垃圾應急處理協調小組,從省政府的層面統籌協調九龍江-廈門灣江河、海漂垃圾整治的應急處置調度工作。
目前,廈門已經在上月底建立起海漂垃圾應急響應機制,根據氣象風險預警和海漂垃圾實際影響情況,實行一、二級應急響應處置機制,確保廈門灣海域的景觀和通航、海上活動等安全。
接下來,九龍江入海口廈漳大橋一線將試點設置臨時垃圾攔截設施,以減少九龍江流域的漂浮垃圾入海。據悉,除了臨時的攔截設施外,未來,我市還將分期推進廈門灣河口綜合整治工程,在各流域的入海口建立垃圾收集、轉運、處置機制,全面減少漂浮垃圾入海。
“8月底期間,省直相關部門還將對漳州和廈門兩地流域、海域垃圾清理工作開展督查,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吳南翔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