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變了:經(jīng)典課文回歸 溫儒敏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紹說,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個課文的變化很大,幾乎換了三分之二的課文。 他表示,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經(jīng)典性、文質兼美和適宜教學。很多經(jīng)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 溫儒敏特別指出,新教材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格外重視,這方面選文的比重大大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yōu)古詩文132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古詩文的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xiāng)》《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9篇。 教法變了: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和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先學拼音再學漢字不同的是,此次統(tǒng)編語文教材打破傳統(tǒng),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tǒng)學習。 一線的絕大部分老師認為,繪本書籍、電視、廣告牌、父母的幫助,在幼兒園期間孩子們可能已經(jīng)通過各種方式認識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語文基礎上,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從而使拼音與識字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編排教材是符合規(guī)律的。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實行“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是部編本語文低年級的編寫原則,即認識字和學會寫,是兩個不同的目標。 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為盡快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chuàng)造條件。 例如,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其中800字左右會寫,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不要加碼,不要回到過去那種“四會”的要求,新教材認為,認、講、用、寫是很難齊頭并進的,那樣做效果可能欲速則不達。 |
相關閱讀:
- [ 05-31]“小楷家書”是傳統(tǒng)文化的活教材
- [ 05-19]垃圾分類也有教材了!由我市教育部門組織教師編寫 分為三種版本
- [ 04-21]“帶父教書”是鮮活的師德教材
- [ 04-14]廈門市教育局正編寫教材 垃圾分類將走進課堂
- [ 04-10]“愛迪生”退出教材是尊重常識
- [ 04-06]“廈門版”垃圾分類教材將發(fā)放到各中小學幼兒園
- [ 03-28]廈門警示教育進黨校教材 納入主體班次的必修課
- [ 12-25]同安首部鎮(zhèn)街校本教材出爐 編寫耗時一年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