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 這幾天被中小學要換教材的消息刷屏了吧?是的,廈門也會變——新學期,廈門部分中小學生的教材也將和過去不一樣。
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表示,新學期,廈門有兩個年級的三門學科都使用新教材,后者統稱“部編教材”或是“部編本”。本報今天為您做解讀。
什么叫“部編教材”?
“部編教材”,顧名思義,就是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
在此之前,中小學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即教學大綱只有一個,允許各個出版社編寫各自教材,以語文為例,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不過,從現在開始,各種版本教材將陸續退出舞臺,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就只有“部編本”一個版本了。
據介紹,以語文為例,部編教材編寫歷經四年多時間,經過十余次編審。
“部編教材”有何作用?
據語文“部編本”總主編、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介紹,之所以要編“部編本”,是因為現有的一綱多本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部編本”要起到示范作用。
換哪些教材?
小學一、二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
初一、初二: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
事實上,去年秋季,廈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已經開始先行使用“部編本”。
不過,并不是所有學科都是“部編本”,目前的部編教材有三科,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就是過去小學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七、八年級的“思想品德”教材。
也就是說,新學期,廈門小學一、二年級的“語文”和“道德與法治”,初一年、初二年的“語文”“歷史”和“道德與法治”,都將使用部編教材,其他年級冊次使用原選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換版本。
“部編本”有何不一樣?
語文
涉及年級:小學一、二年級;初一、初二
篇幅變了:課文數量減少
和原來人教版相比,部編教材的語文從過去的小開本變成現在的大開本,即現在的課本和雜志一樣大小。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課文數量減少了,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部編教材減少為32課;初中原來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
不過,教研員說,課文數量的減少,不要簡單地理解為“減負”,而是教學內容方式的調整,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的內容,也更有利于語文素養的提升,用大白話說,課文少了,但是,閱讀多了。
內容變了:經典課文回歸
溫儒敏在自己的博客上介紹說,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整個課文的變化很大,幾乎換了三分之二的課文。
他表示,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和適宜教學。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淀的“時文”相對少了。
溫儒敏特別指出,新教材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格外重視,這方面選文的比重大大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古詩文132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古詩文的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教法變了: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和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先學拼音再學漢字不同的是,此次統編語文教材打破傳統,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學習。
一線的絕大部分老師認為,繪本書籍、電視、廣告牌、父母的幫助,在幼兒園期間孩子們可能已經通過各種方式認識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語文基礎上,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從而使拼音與識字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編排教材是符合規律的。
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實行“認寫分流,多認少寫”。這是部編本語文低年級的編寫原則,即認識字和學會寫,是兩個不同的目標。
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為盡快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創造條件。
例如,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其中800字左右會寫,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不要加碼,不要回到過去那種“四會”的要求,新教材認為,認、講、用、寫是很難齊頭并進的,那樣做效果可能欲速則不達。
歷史
涉及年級:
初一、初二
剪掉繁難舊偏的內容
部編本的歷史的一大變化是:多途徑地了解歷史,到社會中去認識歷史,即今后學生的歷史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教材,還要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學習,歷史不再是干巴巴的過去事件的記錄,會變得親近且有趣。
據介紹,改版后的歷史課,另一個大變化是把一些繁難舊偏的內容剪掉了,譬如說,過去第一課內容包括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新版教材只講北京人,此外,新版歷史教材增加了很多的圖文。
道德與法治
涉及年級:
小學一、二年級;初一、初二
課程模式越來越活
改版后的“政治”教材正文簡潔,一般不超過三行字,里面有判決與分享、閱讀與感悟部分。每課的開始會從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顯得生活性更強。另外,學生活動也將更多,每課都有探究與分享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