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廈門愿景 讓文物鮮“活”起來 樹立“文化自信” 一個博物館,如何做到吸引觀眾的眼球?當然跟它的內容和藏品有很大的關系。張館長說,近年來,他們舉辦展覽、修復文物、考古調查、出版文物科普書籍、開通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等舉措,拉近文物與公眾之間的距離,就是為了竭盡所能地“讓文物說話”,讓歷史活起來。僅去年一年,就引進了24場臨時展覽,其中以“永樂官窯瓷器展”、“耀州窯陶瓷精品展”、“唐三彩特展”、“廈門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歷代圣旨展”等為代表的文物特展特別受公眾歡迎。而為了讓明代永樂官窯瓷器“活起來”,市博物館利用微信公眾號連續推送與永樂瓷相關的小知識、小故事,制作《陶煙五色永樂瓷》精品圖錄、邀請專家現場解說、出圖書等方式,切實打響了展覽的知名度,讓千年文物“有血有肉”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如何讓國人都有“文化自信”?張館長說,除了要強調保護文物外,更應該讓文物鮮“活”起來,讓百姓有興趣走進博物館,才能拉近文物與公眾之間的距離,這是日后博物館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
相關閱讀:
- [ 08-16]中國唱片博物館落戶鼓浪嶼 觀百年唱片史
- [ 08-14]博物館里乘涼不是一件壞事
- [ 08-05]廈門沙坡尾:多元文化“活態博物館”
- [ 07-18]2017鼓浪嶼音樂節昨閉幕 風琴博物館鎮館之寶迷倒觀眾
- [ 07-17]鼓浪嶼“全島博物館計劃”讓老建筑“活”起來
- [ 07-12]博物館應學會“講故事”
- [ 06-27]習近平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
- [ 05-25]“博物館日”別變成“博物館游”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