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化,“首貧縣”變小康縣 《擺脫貧困·弱鳥如何先飛》寫道:“閩東主要靠農業吃飯,我們窮在‘農’上,也只能富在‘農’上。小農經濟是富不起來的,小農業也是沒有多大前途的。我們要的是抓大農業。”在全省奔小康中,習近平多次指出,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要有一個過程,而農業產業化不僅是實現這一轉變的必由之路,而且是脫貧奔小康的重要途徑,一定要把農業產業化同奔小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時任省委小康辦綜合組組長賴詩雙回憶—— 1995年10月,福建省第六次黨代會提出新的戰略目標:1997年基本實現小康。 基本小康,有一個明確的衡量標準,就是80%以上農戶、80%以上的村、80%以上的鄉鎮達到小康標準。 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認為,奔小康的前提是發展生產力,這是物質基礎,農民收入是核心。他到各地開展調查研究時,經常鼓勵通過發展農業產業化,推進農村奔小康。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壽寧縣的“半縣花菇半縣茶”。 壽寧縣當時號稱全省“首貧縣”。該縣大安鄉溪乾村因有村民“夫婦同穿一條褲”,又被稱為全省“首貧村”。 習近平對壽寧縣脫貧工作一直很關心,在福建工作期間他多次到壽寧縣調研檢查脫貧工作。早在閩東工作時,他就提出,壽寧的特色是山,經濟發展就是要唱好“山歌”,把山開發出來,還要持之以恒,認準路子走到底。 1996年8月上旬,習近平到閩東調研指導奔小康和災后工作,又去了壽寧,看了幾個村子。其中一個是清源鄉旸尾村(現為陽尾村)。這個村農業開發主要有兩大產業,一個是茶葉,另一個是花菇。那時壽寧縣發展花菇才兩三年,市場好,一公斤鮮菇可以賣七八十元。旸尾村七成以上村民種花菇。 |
相關閱讀:
- [ 08-24]這座不足兩平方公里小島 為何引起習近平高度重視
- [ 08-23]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探索與實踐·發展篇
- [ 08-09]習近平對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 [ 07-28]習近平集體會見第七次金磚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外方代表團團長
- [ 07-25]習近平就鼓浪嶼申遺成功作出重要指示 廈門上下深受鼓舞
- [ 07-23]習近平總書記就鼓浪嶼申遺成功重要指示在廈門反響熱烈
- [ 07-06]習近平觀戰中德青少年足球賽 廈門12歲小將是場上主力
- [ 06-27]習近平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成就展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