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循環經濟讓綠水青山長在 央廣網記者:生態也是產業,我們想知道的是,于都是怎樣促進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的? 中共于都縣委書記藍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于都是生態大縣,生態資源是我們進位趕超的優勢。近年來,我們把生態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加快培育發展新經濟新動能,很好地推動了全縣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生態和產業的融合發展,我們主要從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大力發展綠色工業。我們嚴格環境準入制度,挖掘資源特色,推動紡織服裝首位產業升級,機械電子、礦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優化提升,推動“主攻工業三年翻番”的目標實現。比如,我們的首位產業——紡織服裝,長期以來個體企業眾多,但是走的都是來料加工等低端路線,無論是人力資源、環境資源都消耗巨大。為加快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我們大力創建省級服裝服飾工程研究中心,引進了服裝龍頭企業——贏家服飾,擁有四大自主女裝品牌等核心資產,以極少的資源占用產生極大的附加值,同時吸引了廣州布言步語服飾、繽幕服飾、品立服飾、歐典服飾、潤興服飾、亞洲豹服飾等一大批服裝品牌簽約投資。再如,目前國家大力推動的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于都也先行先動,引進了裝配式建筑企業——投資10億元的贛州華強杭蕭鋼構有限公司,推動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快速發展。同時,不論是招商引資還是項目建設,我們都堅決摒棄過去那種“撿到籃子都是菜”的理念,堅持擇商選資,環保不達標的堅決不要,環評不過關的堅決不上,落后產能、污染產業堅決淘汰,確保工業發展健康可持續。今年1-7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36.18億元,增長9.5%;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4.31億元,增長14.2%。 二是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于都是農業大縣,山上有臍橙、油茶、梾木果,山下有蔬菜、水果,農業產業種類繁多、共同發展,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目標邁進。蔬菜產業是全縣的農業首位產業,我們以梓山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為抓手,著力創建了一批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于都綠色富硒農業品牌。目前,全縣建設了1個萬畝富硒蔬菜產業園,段屋、羅江、銀坑、禾豐等4個千畝富硒蔬菜基地及若干個共5000畝蔬菜基地。臍橙方面,建設了黃麟、車溪五豐、羅新3個萬畝臍橙示范基地,36個千畝基地。2016年,全縣臍橙種植面積達到13.5萬畝,產量7.06萬噸。油茶方面,油茶新造、綠中源油茶深加工、油茶低改、油茶撫育等項目加速推進,全縣油茶總面積達26.1萬畝。下一步,我們還將積極推進“互聯網+農業(農村)”,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和“智慧農場”工程,加快建設益農信息社、智慧農場建設。 三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太陽能方面,既有安裝在每家每戶屋頂的“一戶一站式”光伏,也有集中連片式的大型光伏企業,如中設國聯。同時,我們在工業園區開展了可安裝光伏電站面積的情況摸底工作,計劃首先在國有企業廠房屋頂安裝光伏發電設施,下一步計劃在民營企業工廠廠房、居民住宅、商業樓宇逐步展開。風電方面,總投資4.25億元的于都屏山高山風電項目運營狀況良好。每年大約可為8.5萬戶家庭提供清潔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43萬噸。 四是大力發展綠色服務業。服務業的發展也是綠色產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于都旅游資源豐富,大有可為,在這之前也是全縣的一個短板,我們也正在補齊這個短板。我們以創建國家旅游扶貧試驗區為抓手,充分做好紅色、古色、綠色旅游“疊加”的文章,大力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游、綠色生態游、健康養生游、特色文化游,抓好一批重點旅游扶貧鎮、旅游扶貧示范點建設。目前,我們在馬腦寨投資4.8億元打造旅游景區,華僑城、萬達、保利等大型企業也在和我們洽談磋商,都有在于都投資發展特色小鎮、城市綜合體等項目的意向。 |
相關閱讀:
- [ 08-25]定南天九鎮 易地扶貧搬遷讓百姓安心
- [ 08-19]廈門以困難群眾需求為導向 精準識別幫扶提升群眾獲得感
- [ 06-13]廈門同安精準扶貧創新不斷 設立“一門受理”平臺
- [ 01-17]廈門扶貧資金檢查發現問題線索目前已核查66條
- [ 12-15]扶貧助困 新一屆集美工商聯成員當日捐贈85萬元
- [ 12-14]集美工商聯商會開展精準扶貧助力5個掛鉤村居扶貧解困
- [ 07-21]廈門20年來向寧夏海原涇源投入1.6億助力精準扶貧
- [ 07-14]廈門市紀委開展扶貧專項資金檢查 發現問題線索54條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