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年來,廈門堅持“跨島發展”,為優化廈門產業布局,讓島內外群眾,共享城市發展的幸福成果,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廈門天藍水清,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實現了民生和經濟發展雙贏。
廈門又稱“鷺島”,以本島廈門島為中心,周邊圍繞著海滄半島、集美半島、翔安半島和內陸同安。廈門本島俗稱“島內”,周圍其他區域被稱為“島外”。過去由于種種原因,人才和資本更傾向于向廈門島內聚集,使得島內外經濟發展速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差距很大,也使島內的發展空間捉襟見肘。
廈門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任國巖
廈門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任國巖:2002年,我們的機場只有一條跑道,我們的港口就在廈門島的北部,這樣跟城市是交織在一起的。我們的火車站也在廈門的中心,再拓展都沒有余地了。
陳伍進家住西亭村,屬于島外的集美區,2002年陳伍進想在家鄉投資辦廠,但因為西亭村交通及基礎設施都跟不上,周邊招工也難。因此選擇了離島內很近,交通更便利的杏林臺商投資區辦廠落戶。
西亭村企業家陳伍進
西亭村企業家陳伍進:西亭村,2002年一個交通相當閉塞,我們乘公交的時候,都要搭乘半個小時的摩托車。進島的話,就更慢了,晃蕩到廈門島內最起碼要一個小時以上,所以我們那個時候沒有辦法在這邊落戶,去投資。
2002年6月14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廈門調研,提出了“跨島發展”的戰略決策,明確了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突顯城市特色與保護海灣生態“四個結合”的戰略思路。這一戰略為廈門發展指明了方向。
2003年開始,廈門集美區的西亭村,開始了“跨島發展”規劃后的新城建設,如今的西亭村,不僅有完備的醫療、教育資源,還有圖書館、戲劇中心、商業中心、市民公園,而在建筑風格上延續了集美老區的嘉庚建筑風格,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不僅環境好了,交通也越來越便利,這也讓陳伍進選擇了回家鄉發展自己的企業。
西亭村企業家陳伍進:周邊三公里以內,匯集了最少十家以上的物流企業。半個小時之內我們就可以到達機場、港口,還有動車站,我們就把公司的經營重心逐漸地轉移回來。我們也是有這種戀鄉情結,只要家鄉的條件跟環境好了,我們還是第一選擇會把企業往家鄉轉移。
2002年以前,廈門僅有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兩個進出島通道,2002年“跨島發展”規劃提出后,十五年內,廈門新建成集美大橋、杏林大橋與翔安隧道三條交通通道。廈成、廈安高速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車。在廈門島與廈門的集美區之間,地鐵一號線也正在進行線路測試。目前,島內外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已經基本成形。
廈門市民陳育平
廈門市民陳育平:地鐵現在直接到集美新城,有好幾個地鐵口,出門、出外做生意,都非常方便。村民都覺得真正把我們跟島內的距離縮短了很多了
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優化,不僅拉近了島內外距離,方便了居民生活,更大大提高了廈門的城市綜合承載力。2016年島外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比重達68%,比2003年提升了18個百分點。
現如今,2002年所規劃的跨島發展這張藍圖,已經變成一張漂亮的成績單。2016年,廈門地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759.7億元增加到3784.3億元。經第三方機構評估,2016年廈門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第40位水平,比2014年上升了21位,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