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文/本報記者 薛志偉)作為廈門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思明區集中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走在鼓浪嶼、南普陀寺,你會發現找不到一個垃圾桶。這不是因為這里的環衛設施不完善,而是因為在“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推動下,這些地方已經取消了垃圾桶。垃圾去哪里了?被行人帶走了。 2015年,南普陀寺率先引入“垃圾不落地”這一理念,取消全寺垃圾桶,游客必須帶走自己的垃圾,出寺后投放到指定地點并被定時清走。 導游蔡林香告訴記者,南普陀寺原來也有很多垃圾桶,但是他們覺得寺內擺上垃圾桶影響美觀,而且夏天臭味很大,容易滋生蚊蟲,因此下決心推行“垃圾不落地”。 “剛開始時,很多人覺得拿著垃圾逛很不方便,但后來發現寺廟確實非常干凈,照相也不用擔心垃圾桶‘搶鏡’,慢慢也接受了。現在,廈門市民來南普陀寺都會盡量少制造垃圾或者主動把垃圾帶走,外地游客也非常配合。”經常在南普陀寺做義工的蘇月梅說,“‘垃圾不落地’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自覺行為,垃圾袋已經成為孩子書包里的必備品,我們去外地旅游也會把自己的垃圾隨身帶走”。 如今,“垃圾不落地”理念已經在鼓浪嶼等地推廣,取消了大量垃圾桶,既避免了蚊蟲聚集、惡臭熏天的現象,也恢復了自然景觀的和諧,讓美麗廈門變得更加美麗。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也耳濡目染和身體力行,把這一文明的理念播撒到更多更遠的地方。 對美好環境的向往是人的一大追求。隨著廈門越來越美,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廈門安居樂業。據統計,在2000年到2015年的15年里,廈門以88.29%的增幅成為常住人口增長最高的城市。思明區常住人口達到了99.9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接近1.2萬人。 美麗和文明還使得廈門成為國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2016年,僅思明區就接待海內外游客4758.2萬人次,占廈門市接待量七成以上,比上年增長10.7%;實現旅游總收入678.32億元,比上年增長30.4%。 |
相關閱讀:
- [ 08-24]廈門市住宅區或將設立有害垃圾固定回收點
- [ 08-24]廈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草案)》進行三審
- [ 08-23]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草案)》進入三審
- [ 08-21]“周末,讓我們一起‘美’廈門去”活動掀起新高潮
- [ 08-21]廈門海滄推出“文明迎賓 環保同行”垃圾分類活動
- [ 08-17]廢品變商品 分類賺積分(金磚故事·魅力廈門)
- [ 08-10]小區垃圾分類“四化”模式 居民興趣“保鮮”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