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社居民 陳建華 攝 刈香巡游 陳建華 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李小慶)坐在陳氏宗祠石板上讀報的老人、騎著自行車經(jīng)過的大社人、廢舊蠔舍的墻角,還有大社人刈香巡游的畫面……陳建華手中相機的鏡頭偏愛集美大社,他總能捕捉到大社人生活中的細節(jié)。 陳建華是集美人,在大社長大,現(xiàn)住在大社附近。許多時候,他脖子上掛著相機,穿梭在大社的小巷里,記錄大社的“美”。 為了拍到理想的畫面,會花很長時間等待 陳建華說,大社的“美”是拍不完的,每天都不一樣。他偏愛這里的“人文”,鏡頭里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比如坐在助力車上的婦女、坐在大社陳氏宗祠前悠閑讀報的老人、賣了三十年水果的攤販……他覺得這些畫面就是大社人的真實生活,值得一一記錄下來。 陳建華說,有時為了拍到好畫面,需要耐心等一等。比如,為了拍到大社人悠閑自在騎行的畫面,他會花2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等待,等有人從祠前路的交叉口騎自行車經(jīng)過,車聲響起,他就調(diào)好焦距,接著按下快門。“這就是大社的安逸寧靜、與世無爭,是大社人的悠閑生活。”陳建華說。 他的鏡頭里也有大社的變遷。比如,每年正月十五大社人會舉行刈香巡游,陳建華幾乎都會到現(xiàn)場。他拍下的畫面里,有十年前的抬轎場面,有后來被拆掉的大社菜市場,還有那些扛大旗的男子。 拍下蠔舍如今的樣子,記錄大社人漁家生活 有一些畫面,是陳建華小時候的生活。比如大社那棟合作社的樓房,幾十年前,除了糧油,所有大社人需要的副食品都在這里。這棟樓的一層曾有一個“冰廳”,賣冰棒賣冷飲賣酸梅湯等,食雜店還有汽水賣。 大社里還“藏”著七座蠔舍,這些蠔舍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比集美學(xué)村建得還要早,陳建華用鏡頭記錄下了蠔舍如今的“容顏”。他說,蠔舍就是以前大社人把海蠣、生蠔撈上來,在那里剝殼的地方,后來變成了修漁網(wǎng)的地方。如今,這七座記錄大社人漁家生活的蠔舍已壞了六座。 “這些風景,只有小時候住在這里的人才會拍吧?再不拍以后就沒得拍了,再過十年八年,可能就沒有了。”陳建華說,拍下蠔舍時更多的是感嘆。 |
相關(guān)閱讀:
- [ 06-26]廈門攝影家王鷺佳:用帶著溫度的鏡頭看世界
- [ 01-19]攝影師鏡頭中的小嶝之美 廈門翔安攝影比賽獲獎名單揭曉
- [ 09-26]廈門抗臺風"莫蘭蒂"重建家園:八大鏡頭見證廈門速度
- [ 09-26]重建家園:八大鏡頭見證廈門速度 動車進島時間推遲 鼓浪嶼生產(chǎn)生活秩序恢復(fù)
- [ 09-26]廈門抗臺風"莫蘭蒂"重建家園:八大鏡頭見證廈門速度
- [ 09-19]廈門翔安軍民一家親 4個鏡頭呈現(xiàn)溫馨畫面
- [ 09-05]整治提升讓廈門琴島更美 鏡頭聚焦鼓浪嶼最新景象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