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形勝之圖》榮歸故里。記者 邱雅萍攝
紀錄片《海洋赤子——周起元》劇照。
海西晨報訊 昨晚,央視海絲重點紀錄片《海洋赤子———周起元》封鏡儀式在廈門中心大廈舉行。封鏡儀式上,央視《海洋赤子———周起元》攝制組將西班牙塞維利亞市西印度群島總檔案館特別授權的《古今形勝之圖》(海滄金沙書院卷)高清正版轉贈廈門海滄。這意味著,歐洲第一張中國全圖《古今形勝之圖》時隔400多年之后榮歸故里。
傳入歐洲的第一張中國全圖
昨晚,在夜景點綴下,《古今形勝之圖》更顯璀璨奪目。記者了解到,《古今形勝之圖》(金沙書院卷)于公元1555年在海滄金沙書院刊刻,今藏于西班牙塞維利亞市西印度群島總檔案館,是目前有據可考的最早一張傳入歐洲的中國全圖,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根據廈門海滄的申請,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會長陳昊蘇的指導和幫助下,經西班牙有關方面特別批準和授權,2017年7月,央視海絲題材重點紀錄片《海洋赤子———周起元》攝制組進入西印度群島總檔案館采訪,并在8月中旬取得該圖的高清電子版。
央視紀錄國際傳媒導演楊光照介紹,攝制組在西印度群島總檔案館拍攝時獲悉,該圖是歐洲漢學研究的起源文獻,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筆記(1492年)、教皇關于西班牙與葡萄牙劃分世界的詔書(1494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海圖(1522年)并列為該館四大鎮館之寶,也是大航海時代全球海洋文獻的四大珍寶。“西班牙國家總檔案館館長辦公室就懸掛著《古今形勝之圖》精印高仿卷,據悉,這種精印高仿卷是館長辦公室唯一懸掛的館藏文物復制品。”楊光照說。
從海滄“走”向海外,影響深遠
記者了解到,《古今形勝之圖》原圖縱115厘米、橫100厘米,木刻墨印著色。該圖為明朝嘉靖年間進士喻時于16世紀40年代在江西省信豐縣北宮編集首印,依據的是《明一統志》,目的是“欲便于學者覽史,易知天下形勝古今要害之地”。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孟冬,在海滄金沙書院,周起元祖父周一陽協助閩南大儒林希元重新刊刻。此后,海滄金沙書院版本流往海外。
據了解,《古今形勝之圖》設色精致,分別用赭黃、綠藍、青藍三色普染圖上的黃河、江湖海洋和高山峻嶺,兩側說明文字記載圖幅范圍及當時所設府、州、縣、衛、所等建置數目。圖中標注地名近千處,京城、省府名套雙線方框,州名及一些重要地名套單線方框,“今”(明代)地名用陽文,“古”(明代以前)地名用陰文區別表示。圖上繪有南、北兩京及十三省境界線。該圖特別注重歷史典故和地理形勢,充分利用圖中空白之處,簡要注明各地區的歷史沿革和地理形勢,對周邊各民族地區的說明最為突出。全圖共有說明文字150余條,圖上寫滿了五六千字注釋。
在文博研究員、廈門文史專家何丙仲看來,《古今形勝之圖》對出生、成長于海滄的兩位光耀史冊的中國海絲文化重要歷史人物有著關鍵性影響。一位是海滄后井村人周起元(1571年-1626年),明末東林黨“后七君子”之一、中國海絲文化巨著《東西洋考》序言撰寫人。他正是研習《古今形勝之圖》之后,對海洋文化有了更為深切的體認,成為中國海絲文化的先驅;另一位是海滄青礁村人顏思齊(1589年-1625年),明末東亞著名海商集團首領,憑借《古今形勝之圖》縱橫臺灣海峽等,率領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等人率先占領開拓臺灣,實現了臺灣從蠻荒邁向文明的起步,史稱“開臺王”。
楊光照介紹:“《古今形勝之圖》流入西班牙后,頂端和圖中要害之地注有西班牙文字。該圖在中外經貿文化交流史上產生過重大深遠的影響,是海滄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最好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