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在平 楊珊珊)從2005年至今,廈門已經連續四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今年,又將迎來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的總評。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今年4月,在張家港舉行的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廈門市介紹了創建經驗——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多年來,廈門努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文明創建的奮斗目標,實現了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較真的志愿者
走進海滄嵩嶼街道海翔社區的銘仕花園小區,眼前一亮——黃色的外墻與綠化樹木相映成趣,小區面積不大,但整潔干凈,標準的分類垃圾桶整齊放置。宣傳欄上寫著:“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創優美社區環境”“垃圾分類 舉手之勞”……
“今年4月份,小區正式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環境再上了一個檔次。”60歲的居民伍華珍說。
小區投放了60多個標準分類垃圾桶,督導員在早晚居民出行的高峰時間段,都會守在垃圾桶邊,指導居民準確投放垃圾。擔任督導員的范和太是小區老居民和業委會成員,有時候看到垃圾被亂扔到地上,還會調出小區監控,查找到居民家里去勸說。老范的較真有效地促進了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現在,小區居民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近80%。
“推廣垃圾分類,優化衛生環境,這與每位市民都緊密相關,誰不希望生活在一個干凈衛生的城市里呢?因此,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了市民的廣泛支持。”廈門市容管理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說。
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交通行動,也是一項順應民心之舉。
今年6月以來,廈門持續推進“機動車斑馬線前不禮讓”違法行為集中整治行動,嚴管斑馬線前7種不按規定禮讓行為,依法對不禮讓者進行處罰。
一時間,廈門街頭出現眾多穿戴“紅馬甲”“小黃帽”的志愿者,在交警的帶領下引導車輛禮讓行人;“斑馬行動”、尋找“廈門好車主”、我是公交“小黃帽”等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市民的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識。據調查,目前,廈門市公交車禮讓率已達99%。近日,《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出臺,對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行人闖紅燈等九類不文明行為進行重點治理,大力促進文明交通氛圍的形成。
創建為民,著力激發市民認同感。廈門把文明創建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把深化創建與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辦好民生實事緊密結合,積極破解交通難、就醫難、住房難,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得到市民大力支持。
透明的廚房
食堂的飯菜是怎么做出來的?你不僅可以親眼目見,還可以上網查詢。又到了開學季,廈門學校食堂的師傅做飯菜,學生、老師、家長都能通過“視頻廚房”“網絡廚房”等,將飯菜加工過程盡收眼底。
實行明廚亮灶,保障師生“舌尖上的安全”,這是廈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一項內容,也是廈門2017年“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廈門市委、市政府確定12大項共36個項目作為今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涵蓋了群眾的關注熱點和訴求焦點,涉及市民醫、食、住、行、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
順應廣大市民期待,廈門率先實現大病醫保城鄉全覆蓋,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國家認定,構建起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城鄉低保標準全市統一、居家養老服務全面覆蓋……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辦遍及城鄉的社區書院,順應了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在廈門市濱水社區書院,志愿者鄭晴晴正在接受接待禮儀和外語培訓。這種面向全體居民的培訓已經進行了幾周時間。“廈門會晤就要到了,我希望能夠多學習一些知識,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水平。”鄭晴晴說。
2015年5月以來,廈門市創建了集學習教育、文體活動、群眾議事和組織孵化于一體的社區書院。截至目前,廈門已建成1家市級書院總部、6家區級社區書院指導中心和176家社區書院。據統計,自2015年5月至今,累計開課2276門次,開展活動10700多場次,參與人數達33萬多人次,居民群眾參與熱情持續高漲。這些書院的建成和使用,促進了文明城市與文明市民共同成長,社區書院已經成為市民的精神家園。
創建惠民,著力提高群眾獲得感。廈門把順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貫穿于創建工作全過程,在推進生態建設、創新社會治理、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升民生保障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實踐,許多經驗做法走在全國前列,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一座城的文明高度
廈門靠海,夏秋季節多臺風。在歷次風災面前,廈門市民眾志成城,抗災自救,心手相連,友愛互助,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1999年秋,一場強臺風將襲擊廈門。在黑云壓城、風雨欲來的一個晚上,當地電視臺的屏幕上出現了一條滾動字幕,大意是超強臺風就要來臨,市中心血站缺少某型血液,呼吁市民發揚奉獻友愛精神,踴躍獻血……結果不到半個小時,一批批市民冒著狂風大雨出現在了中心血站的采血大廳里……
如今在廈門,市民有超過70萬人(次)參與無償獻血,全年獻血量超過14噸,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人數超40萬,每十個廈門人中就有一名獻血志愿者。至今年6月,廈門市已經第七次被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
在去年抗擊超強臺風“莫蘭蒂”的過程中,廈門市民又展現了另一番精神境界。
“莫蘭蒂”肆虐廈門后,路堵樹折,停水斷電,整個城市滿目瘡痍……
清晨的廈門街頭是在人聲沸騰中醒來,幾十萬市民從家中拿出鋸子、掃把、推車,自發走上街頭道路、城市角落,動手清理滿城倒伏的樹木與淤積的垃圾……紅馬甲、綠軍裝,再加上各色穿著的市民,大家同心協力、揮汗如雨,組成廈門市災后重建、恢復生產最耀眼的畫面。
在廈門梧村社區楓丹雅苑,九旬高齡的陳老阿嬤也參加到志愿活動中來,她又是義務送水,又是清掃雜物,堅持要盡一份心意。住在官任社區的外籍友人們也走出家門,幫著清理和運送樹木雜物……要問有多少人主動參與抗災自救,沒人能說個準數。央視評論員對此評論道:每一位居住者愛的奉獻、愛的涌動,讓這座城市充滿了愛、充滿了溫暖。廈門市委文明辦負責人表示,文明城市創建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養,使得市民在關鍵時候站得出來。
創建靠民,著力增強群眾參與感。廈門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使創建工作的市民參與率達到98.8%。文明創建從“靠政府”變為“靠大家”,群眾行動從“要我做”變為“我要做”,有效增強了市民的共同家園意識,讓文明創建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