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包。(林旭東 攝) 八市的海鮮攤位。(林旭東 攝) 在熟悉的鮮香里 尋找廈門味道 ●“芋包王閩南茶樓”老板陳燕妮: “思明區引入社區參與式治理工作坊,并出臺以獎代補政策,我們得到了專家的指導,通過微改造,把店面營造得更加有老廈門的特色,讓廈門的古早味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 本港白鯧魚、紅膏蟹、帶魚、絲丁魚、野生石斑……泡沫箱、大盆里琳瑯滿目的當季海鮮,讓人挑花了眼。老八市里,60歲的郭亞水正熱情招呼著客人,介紹著各種海鮮。盡管已經把生意交給年輕一代,但他每天還是會習慣性地到攤位轉轉,人多的時候順便幫幫忙。 看看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問候熟悉的客人,聞聞腥里帶鮮的味道,郭亞水,這位在八市售賣二十多年海鮮的龍海人,和老廈門人一樣,生活已經離不開八市。索性,他就把家安在附近,如今三代同堂住在八卦埕的一大屋子里,其樂融融,“我就喜歡八市的味道。” 八市——這個緊鄰碼頭的市場,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便成為廈門受市民歡迎的海鮮集散地。從天蒙蒙亮一直到晚上8點,一撥又一撥市民來這里尋覓著餐桌上的美食。 雖然已經從老城區的擔水巷搬到高林,但市民武泉生,隔三岔五地坐車來這里逛一圈,“不單海鮮品種最多,這里還留存著老廈門的生活氣息。” “就連島外的市民,都會大老遠坐車來這里采購。”開禾農貿市場管理組組長許永和說,有意思的是,八市的名氣越來越大,來廈門的游客會特地來這里買海鮮,找一家大排檔加工,享受最鮮香的海味。 活色鮮香的鷺江老城,打開了廈門人的味蕾記憶,也窺探了一座城市的古今。 離開八市走到開元路,一個轉角便是大元路。沙茶面老店濃郁鮮香的沙茶味在整條街上飄散開來;掛著“廈門老字號”招牌的“阿吉仔”店鋪前,排起了購買餡餅的長龍;寫著“難忘百年味”的賴厝埕扁食店里,坐滿了市民游客……沉淀在這里的古早味讓一代代廈門人頻頻回來,哪怕只是為了一碗沙茶面、一個餡餅、一碗扁食。 大元路27號,“芋包王閩南茶樓”里,古色古香的閩南風裝飾,讓人倍感親切。老板陳燕妮正熱情地招待客人,這一傳承四代人的老字號“芋包王”在裝修升級后,吸引了更多的市民。 讓她高興的是,這樣的古早味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歡迎,“現在一到周末,不少廈門人都會帶上孩子一起來店里品嘗兒時自己吃著長大的這些小吃”。 店里,50歲的呂阿寶一邊喝著茶,一邊吃著芋包和春卷,旁邊坐著的是幾個好朋友和她們的孫子或孫女。每個星期,呂阿寶都要來這里嘗嘗小時候的味道,“從小吃到大的小吃,味道不變,卻有著滿滿的回憶,也帶上小孩子過來品嘗品嘗。” 在老城區,廈門市思明區嘗試以“有機更新”的理念,來傳承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來喚醒居民們心中那份濃濃的鄉愁。 外墻脫落的上世紀老舊房子,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文化氣息的剪紙藝術館;近百年的騎樓經過加固排險,風貌得以保護,建筑變得牢固……一棟棟私危房通過以獎代補翻建解危,延續著老城的文脈。 |
相關閱讀:
- [ 04-25]老式百貨店重現老城區 傳承廈門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
- [ 03-31]多個部門協作 鷺江街道整治占道經營取得明顯成效
- [ 12-01]國際花園城市大賽總決賽 評委“犀利”提問難倒代表團
- [ 06-07]廈門鷺江老城停車難有望緩解 預計年內實施新規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