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辦黨校 小山村實現精準扶貧 2016年4月7日,是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到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訪貧問苦30周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軍營村和白交祠村又迎來了一件盛事——廈門市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和同安區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在軍營白交祠揭牌成立,這是廈門市委黨校首次利用空置校舍在邊遠山村設立教學點。這個被稱為高山黨校的高山教學點,同時也是廈門市委和同安區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基地。 “選擇這兩個村作為黨校教學點,具有特殊的意義。”廈門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林朝暉表示,高山教學點所在的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是習近平同志關心指導過的兩個村,這兩個邊遠山村經過“五位一體”建設,這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里設立教學點,有利于引導黨員干部和百姓打成一片,更好地聯系群眾。 當前,我市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關鍵時期,要完成這個目標,必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能精準扶貧的干部隊伍。習近平同志兩次到軍營白交祠訪貧問苦,指導村民擺脫貧困,為兩村的發展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31年來,兩村牢記囑托,勇毅篤行,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成為“精準扶貧”的生動實踐:31年前,白交祠村和軍營村連一條像樣的道路都沒有,村民的房屋都是破破爛爛的土坯房;如今,干凈整潔的水泥村道縱橫交錯,寬敞明亮的洋房拔地而起,綠意盎然的鄉村公園韻味十足,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百姓生活安康幸福,井然有序的現代化基礎設施融合于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之間。 同安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在兩村成立高山黨校,其目的在于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習近平同志訪貧問苦的為民情懷,“精準扶貧”的思想理念,“四下基層”“四在一線”的工作作風,讓黨員干部在對比今昔“看變化”中傳承精神,在現場體驗“接地氣”中感悟作風,在融入百姓“共屋檐”中增進感情,使高山教學點成為效果持久的“補鈣”基地。 黨員受教育 特色班促進精準培訓 “黨校辦到高山上,教授請到家門口,學員深入田地頭”,這樣的辦學特色推動了黨校課堂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與拓展。同安區精心篩選習近平同志當年訪貧問苦的調研點、茶葉種植基地、“五位一體”建設點等特色鮮明、代表性強的現場教學點,設計實地教學體驗路線,重溫總書記的叮囑,由村黨支部書記、村民等當年的見證者現身說法,采取體驗式、訪談式、入戶式等教學方式,并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內容融入教學中。 目前,同安區已開辟5處現場高山黨校教學點,組建了一支市、區、鎮、村“四級多元”的師資隊伍,開辟集中教學點,可同時容納300余人進行培訓。 針對不同身份的學員,高山黨校還設計了不同的課程,包括舉辦農業鄉村旅游與休閑觀光農業專題培訓班、年輕干部專題培訓班、創新社會治理專題培訓班等,讓黨員干部在一線接受黨性鍛煉,提升黨員干部專業化能力和整體素質,讓學員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實現精準培訓。 盡管目前只設置了5處現場教學點,但對于學員來說,這里的一切都是課堂。無論是扶搖直上的山路、村中一米寬的石板路、廢棄的古民居,還是干凈的村容村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村民的富足生活,都加深了學員們對基層黨建、工作作風、農村治理、精準扶貧、現代農業發展等問題的思考。 同安掛職干部培訓班的學員許瑞巧說出了不少學員的心聲:“我們現在上山一趟都覺得不容易,在當年道路交通十分不便的情況下,習近平同志還專程到這么偏遠的地方訪貧問苦,指導村民脫貧致富,因此我們更要堅持‘四在一線’工作法,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 廈門市屬國有企業高管班學員、廈門路橋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吳燦東說,通過到白交祠、軍營村參觀學習,更加堅定了發展的信心,今后一定把總書記在兩村深入調查研究、訪貧問苦的作風與精神帶到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建設廈門。 |
相關閱讀:
- [ 04-16]廈門:在黨校行政學院干部教育培訓中加強警示教育
- [ 03-03]廈門翔安堅持“生態立鎮” 推動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 [ 11-25]提升市民素質建構城市形象 金磚會晤第二次籌備會議召開
- [ 06-30]廈門市委黨校舉辦慶祝建黨95周年暨紀念建校60周年大會
- [ 05-30]同安白交祠村軍營村成“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地
- [ 04-18]廈門成立全省首家工會業余黨校 50名干部集中培訓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