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霧繚繞的白交祠水庫。(顏祥乙攝)
夕陽下的軍營村茶園格外動人。(夏海濱攝)
軍營村的竹林在陽光照耀下十分美麗。(陳偉凱攝)
七彩池碧波蕩漾,讓人流連忘返。(楊永昌攝)
在軍營村,晨曦、綠草、村居共同構(gòu)成一幅和諧美麗的畫卷。(夏海濱 攝)
軍營村的石頭千姿百態(tài)。圖為仙疊石。(高泉陽攝)
從關(guān)帝廟看向軍營村,美不勝收。(本報記者 林銘鴻攝)
軍營村的民居 。(本報記者 林銘鴻攝)
遠眺軍營村,風(fēng)光旖旎迷人。(余根深攝)
白交祠村有廈門“霧都”的美稱。(許秋月攝)
白交祠村有3500畝茶園,茶葉是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陳嘉新 攝)
廈門網(wǎng)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耀東 盧漳華 通訊員 余雪燕 鄭素描 韓超葉文彬)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是大地抒寫的詩經(jīng)。
風(fēng),是藏在百丈崖的險,吹散了經(jīng)年累月的云霧,吹開了壁立千仞的壯麗。
四面環(huán)繞的山體幾近垂直,生生詮釋了懸崖絕壁的意境。雖是絕險,百丈崖卻又意外的柔情。日出東方,郁郁蔥蔥的樹木覆在崖上,像一襲華美的袍,藏盡了懸崖峭壁凌厲的氣息;日落時分,層林盡染,夕陽透過山坡上的蘆葦花,又在旅人的眼眸里,投下一抹橙紅。
雅,是鑲嵌在七彩池的美,像極了眉目含情的女子,眸子里映著夾岸如黛的遠山。
那灣月牙形的池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時而泛著青色,似晶瑩剔透的玉石,時而呈湛藍色,仿若鑲嵌在高山之巔的藍寶石。聽說,七彩池之所以能形成這五光十色的瑰麗景色,是因為湖底土壤中有鈣、鎂、銅等礦物質(zhì)的沉積,再加上光的折射現(xiàn)象等多種自然條件才得以形成,十分難得。可別因美貌小覷了這池,七彩池面積雖只有5000平方米,卻是極深的,最深處有10米左右,平均下來也有6米。恰巧這四周皆是茶園,七彩池水還可作為灌溉水源,滋養(yǎng)一樹茶香。
頌,是染在層層茶園的香,就著采茶人的故事,品著綠水青山的意味悠長。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軍營白交祠的茶園可謂一碧千里,一畦一畦錯落有致的茶樹間,偶爾還能見著帶著斗笠、唱著褒歌的采茶女。深呼吸,鼻息里彌漫著一股清香,那是吸取了天地精華,又歷經(jīng)生死而來的清香。山上的茶農(nóng)說,茶葉本是恬淡的,是經(jīng)歷了做青才有了馥郁的芳香。做青其實是對茶葉的折磨,搖青-等青-搖青-等青,茶葉先是失了水分,凋了光澤,繼而又如鳳凰涅槃重生,形成金邊,泛起暗光。
海拔高的地方總有一絲仙氣,軍營白交祠正是如此。山頭上常年彌漫的大霧,村中央古色古香的閩南古厝,哨所里被歲月塵封的戰(zhàn)火煙云……時光匆匆,不若剪一段流年,隨我到軍營白交祠村,看山間田野,風(fēng)光無限。
軍營村
保留原始生態(tài)美
海拔近千米
軍營村位于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西北部,坐落在海拔1072米的“狀元尖”腳下,海拔近千米,于山坳難得的平坦開闊地建村,距廈門市區(qū)約67公里,是廈門最偏遠的山村之一。這里常年云霧繚繞,至今保留著原始的生態(tài)美,據(jù)傳因唐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黃巢在此屯兵扎營而得名。
2015年,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軍營村以特色民居村的身份入選農(nóng)業(yè)部公布的“2015年中國最美休閑鄉(xiāng)村”。
旖旎迷人的茶園風(fēng)光,古香古色的閩南古厝,碧波蕩漾的“七彩池”以及牛心石水庫、仙疊石、金蟾觀天、流連忘履石等都是村莊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
軍營村的石頭千姿百態(tài),惹人眼球,還有很多別致的名稱:如豬探頭、牛吃草、波浪石等。水美也是一大特色,山里的水沒有任何的漂浮物,這里的水,晶瑩剔透,清澈見底;這里的水,色彩斑斕,讓人心醉。
如今,到軍營村來,游客除了可以游覽牛心石水庫、七彩池等周邊景點,體驗茶葉種植、加工和包裝,還可以體驗農(nóng)村生活和民俗文化,吃地道的農(nóng)村風(fēng)味美食,逛優(yōu)美的茶園竹林步道,賞特色的閩南風(fēng)俗民居。
軍營村的東面,登山步道已經(jīng)基本成形,拾級而上,人們可以欣賞田野山色、蟲鳴蛙叫、清溪流瀑,還有吊橋、竹橋等景觀。過程中林相從挺立的柳杉林,到散發(fā)著原始氣息的闊葉林,行走步道,新鮮空氣緊緊追隨,遍布的野花、清澈的小溪流,更為山林行走增色不少。
白交祠村
著重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
廈門的“霧都”
白交祠村地處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西北部,與安溪長泰毗鄰。村莊從每年的正月開始,一直到五月份,都在云山霧海里浸沐著,有“云霧白交祠”之稱。所以有人把它和英國的倫敦、我國西南的重慶相媲美,稱為廈門的“霧都”,云霧繚繞的梯田景色是這里的一大美景。
白交祠村共有9個村民小組,355戶,1134人,43名黨員,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14860元,村集體收入21.37萬元。全村山地面積8700畝,其中茶園3500畝、公益林2700畝。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茶葉、地瓜種植和外出務(wù)工等,近年來,著重發(fā)展以鄉(xiāng)村旅游為特色的經(jīng)濟。
這里天氣十分涼爽,比山下平均氣溫低6-7攝氏度,幾乎家家戶戶都沒有安裝空調(diào)。
來到白交祠,不得不提的便是這里的地瓜,由于高山特有的氣候、地理、環(huán)境等特殊的自然因素,加上地瓜在地里的時間長(每年5月播種,10月才收成)且不噴農(nóng)藥,因此個兒特別大,像個巨型燈泡,粗纖維少,肉質(zhì)滑嫩,吃起來味道非常香甜。白交祠地瓜已經(jīng)成為這里一張鮮活的“名片”。
泉水叮咚作響,偶有晚風(fēng),翠竹夜影浮動,中心溪疊水步道是白交祠村最愜意的地方之一。若是星光點點的夜晚,三五好友走在疊水小道,或許,你就能體會到杜牧詩里所言那般,“云暖采茶來嶺北,月明沽酒過溪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