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民情 > 正文

喜看百姓富生態美 廈門重點扶持60個老區山區村

2017-09-02 17:12:47黃文水 顏梅麗 王東城?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盧超穎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白交祠村全景圖  吳穩水 攝

■軍營村全景圖 吳穩水 攝

▲黨校辦到了高山上。 黃文水 攝

■小山塘變身七彩池,成為鄉村旅游熱點。 陳嘉新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黃文水 顏梅麗 王東城 通訊員 葉文彬 鄭素描 余雪燕 韓超)

新農村建設

9月,暑熱減退,秋意漸濃。在廈門的西北角,距離同安城區近40公里、海拔近千米高的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白交祠村,暑茶茶青采摘時,“軍營紅”番茄正當紅——一個收獲的季節如期而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根據習近平同志關于精準扶貧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指示,軍營村、白交祠村以“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理念為指引,滴水穿石、弱鳥先飛,抒寫“綠色崛起”的篇章,動人心魄。

如今,軍營村、白交祠村已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各級各部門精準幫扶下,軍營村、白交祠村成為引領廈門新農村建設的生動樣本。

畫卷展開

乘坐山區公交就能到村里,車未停村民已熱情招呼

迎著涼爽秋風,奔赴大山深處,山路蜿蜒,峰回路轉。一路向上,兩側繁花綠樹,野生刺槐盛開白花,成排杜英點綴山野,深山紅葉美如楓。山野氣息撲面而來,遙望山頂,盤山公路刻出大山美麗的弧線。

坐在606路山區公交車上,從山腳到山頂,一個又一個彎道,大約繞了200個彎道,行車約40分鐘,道路左側豁然開朗,百丈崖赫然入目,遠眺山巒起伏連片,層層梯田盡現眼前,云深霧鎖的白交祠村到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村口山壁上,習近平同志的囑托格外醒目。20多名美術學校學生在村里為農民畫浮雕上色,農民畫里,山上植樹綠化,山下種茶種果,描繪了“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新農村畫卷。

與白交祠村相鄰的是軍營村。雨后的陽光映照在梯田上,高山茶園環繞,綠野竹林相擁,大路潔凈筆直。村民家門口埕鋪滿茶青,這是新摘的暑茶茶青。在茶農半機械化的制茶作坊里,茶香裊裊。“呷茶啦!”車未停,熱情的軍營村民已招呼來客。

軍營村位于海拔1072米的狀元尖腳下,村黨支部書記高泉陽自豪地介紹,軍營村獲得了“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等榮譽。

增收模式

番茄基地每年帶來30萬元收益,旅游合作社讓村民享紅利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地處高山之巔的軍營村和白交祠村,生態資源得天獨厚,但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山上戴帽,山下開發”,即山上植樹造林,山下種茶種果,成為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脫貧致富的法寶。

近日,“軍營紅”番茄基地第一批高端小番茄尚未采摘就已售罄。廈門百利種苗公司與軍營村合作建立番茄基地,投產后預計每年為軍營村帶來30萬元收益。

今年4月以來,軍營村改造生態茶園133畝,房前屋后種植果樹1.78萬株,等到明年,軍營村“花果山”就將展現在眼前。

7月14日,七彩白蛟農業專業合作社在白交祠村成立,這是同安區首家農村旅游合作社。白交祠村黨支部書記楊明福心情激動,因為合作社統一整合推介旅游資源,白交祠村里人人都成為社員,享受紅利分配。

58歲的白交祠村民楊輝祥,39年來只跟茶葉打交道,今年卻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承包村里300多畝茶園,做成農業觀光生態園,到明年,“草帽家庭農場”就將具備接待能力。另外,他還將“一村一品”農副產品“搬”到互聯網上。

脫貧實踐

封山育林讓光禿禿的山頭披綠裝,茶山變成“金山銀山”

茶,是高山茶鄉的生命線,但在1986年之前,對村民來說,茶的味道又苦又澀。

“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楊明福如此形容當年的貧窮落后。茶葉是高山的主要經濟作物,但因管理不善、效益不好,曾經的萬畝茶園只剩下400畝,留下一個個光禿禿的山頭。

“老去又逢新歲月,春來更有好花枝。”改造老茶園,種上山區水果,做好水土保持,成為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村民脫貧致富的行動指南。此后幾年,同安山區封山育林,引導、鼓勵農民適度開發山地資源,種茶種果增加收入。

1987年,軍營村有了第一片250畝的無籽杮子林。1998年,村里增加茶園1000多畝,光禿禿的山頭披上了綠裝。2000年,高山茶廠投用,茶農的人均收入在3年內提升至近5000元。2004年,村集體經營茶廠并入恒利茶葉有限公司,進一步帶動村民科學種植管理茶葉。恒利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高樹足介紹,公司以“企業+基地+協會+農戶”模式,帶動500多戶茶農、6000多畝茶園發展,茶葉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

30年間山鄉巨變,綠色無邊的茶山、生態林,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據統計,2016年,軍營村村民人均收入15398元,白交祠村村民人均收入14860元,是1986年收入的幾十倍。兩村正逐步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統一。

精神扶貧

黨校辦到高山上,教授請到家門口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尤其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軍營村和白交祠村把“精神扶貧”擺上重要位置。

“挽住云河洗天青,閩山閩水物華新。小梅正吐黃金蕊,老榕先掬碧玉心。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習近平同志的《軍民情·七律》深情鐫刻在軍營村高山哨所旁。今年7月28日,海拔967米的軍營村高山防空哨所國防教育基地揭幕。

2016年4月7日,廈門市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和同安區委黨校高山教學點在軍營村、白交祠村揭牌成立。

高山黨校內,高大筆直的柳杉直指藍天。同安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徐小華說:“黨校辦到高山上,教授請到家門口,學員深入田間地頭,這是廈門市委、同安區委高山黨校的一大特色。”截至今年8月上旬,高山黨校已舉辦培訓班46期,培訓黨員干部約2300名,還有來自省、市、區內外的400多批次、3萬多名黨員干部前來參觀考察學習,12萬多名游客前來觀光,實現了精準定位、精準培訓、精準扶貧的多方共贏。

美麗鄉村

設立專項資金,大力整治村莊環境

建設特區不忘老區,特區扶持老區。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革命老區和邊遠山區村的發展。2008年,我市出臺《關于加快老區山區建設發展的意見》,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發展全市60個老區、山區村,軍營村位列首批名單中。十年來,這些重點扶持的鄉村,已經成為發展典型。

老區、山區村的變化,從“廁所革命”開始。軍營村副主任高泉輝回憶,上世紀80年代,軍營村的路邊有400多個旱廁,走幾步就有一個。夏天,村莊臭烘烘,冬天,廁內涼颼颼。白交祠村也是如此,雨天,雞鴨牛羊糞便和旱廁污水一起涌出,流淌在村里的路上,連落腳的地都沒有。

2008年,軍營村填埋了400多個旱廁,并開始倡導家禽家畜圈養,家家戶戶設置垃圾桶。2010年,白交祠村也啟動老區山區村建設,填埋了近300個旱廁,土路變成水泥路。

2013年10月,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被確定為我市首批“五位一體”建設試點村。兩村制定村規民約,規范家禽圈養行為。

美麗村莊,衛生當先。軍營村老人協會會長高求來感觸良多,兩年前,協會動員全村近百名老人參與保潔,無形中也督促年輕人愛護環境。老人們還組成督導組,檢查各家各戶的衛生。若房前屋后干凈,協會就在大門上貼紅紙寫“好”字,同時在村廣播公布結果,村民漸漸養成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習慣。軍營村連續7年獲市級環衛考評第一,2016年起還被列為“免檢村莊”。

文明提升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村里建設當自家事

經過30年的探索和發展,軍營村和白交祠村不僅大幅提高了生產力,精神文明也有了長足發展。

夜幕降臨,月明星稀。軍營村森巖休閑農莊工作人員陳美珍把鑰匙交給游客:“你們門不鎖也沒事,請放心,我們村里人晚上基本都不鎖門。”

“這里民風淳樸,就和我小時候的農村一樣。在這里,我找到了久違的鄉愁。”大學生村干部邵吉生已在軍營村生活、工作一年。他說,幾天前,有游客向村民買鴨子,誤將兩張疊在一起的百元鈔票當成一張交給村民。村民回家后發現游客多給了錢,急匆匆趕到村委會,最后把多的100元交還給游客。

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陽回憶,去年臺風“莫蘭蒂”過后,在村的700多名村民全部主動參加災后重建,僅用三天就扶起300多棵倒伏樹木,村路、房前屋后全部清理干凈,進村道路也恢復了。速度之快,讓上山的人都驚呆了:“難道‘莫蘭蒂’沒來過軍營村?”

“村里的建設,村民都當成是自家事。”高求來說,高山黨校設在軍營村,紅色教育、教授請到家門口的同時,村民也受到教育啟發,精神境界有了很大提升。

【人物原聲】

“成立高山黨校意義重大,黨員干部在兩村30年今昔對比‘看變化’中傳承精神,在現場體驗‘接地氣’中感悟作風,在融入百姓‘共屋檐’中增進感情。”

——同安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徐小華

“軍營村是中國最美鄉村,軍營人也美,村民不愿因自己的一言一行破壞村莊的美。”

——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陽

【亮點速覽】

推進鄉村建設

收獲可喜成效

多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老區山區建設發展的意見》,扎實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及老區山區建設,取得可喜成效。

【建設特色】

●突出規劃先行

重點村必須先完成規劃編制和審定,市政府專門制定《廈門市新農村建設布局規劃》,切實做到“一張圖紙管到底”。

●注重因地制宜

各重點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搞千篇一律的“大拆大建”。怎么拆怎么建,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廣泛聽取意見。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