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吳曉平 沈威 通訊員 陳瑜瑾 文/圖)飛機航線下的殿前街道轄區,紅瓦坡頂盡顯閩南風情,一片紅色海洋,堪比歐洲布拉格華麗紅屋頂。
高崎機場到五緣大橋,立體感綠化的環島路兩側,花團錦簇,層層疊疊,色彩斑斕爭奇斗艷。
五緣濕地公園,鳥兒在紅樹林里戲水覓食。沿公園而過的環島干道,兩側的民宅裝扮得煥然一新,時而可見村口的小廣場上,老人孩子嬉戲玩耍。
洋溢著熱情喜慶氛圍的四橋一隧進島端,精雕細琢的城市街景,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曾經的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湖里區,在“移山填海、團結奉獻、科學創新、自強不息”的“海堤精神”鞭策下前行,正以嶄新的姿態,再創新輝煌。
?
位于湖里區的五緣灣區生態宜居、產城融合
創新富強
經濟發展根基實 產業集聚特色優
老樓換新顏,花樹扮新妝,璀璨華麗的夜景更是讓湖里區這一廈門經濟特區發祥地,閃耀著耀眼的光輝。
大美湖里的背后,是湖里區經濟發展駛上快車道所帶來源源不斷的核心動能。產業轉型加快推進、新舊動能持續發力、營商環境日益優化,今年以來湖里區GDP增幅持續領跑全市,半年財政收入更是首次突破百億大關。
像已經聚集了5.6萬名從業人員、4100多家入駐企業的湖里創新園,五年前入駐企業不足千家,從業人員也就萬把人,現在卻吸引了銀鷺、喬丹、361度等為代表的研發決算企業集群,億聯網絡、科技谷、谷歌體驗中心等為代表的軟件信息企業集群,以及游戲動漫企業集群、創意設計企業集群等,總部經濟、創新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五年來園區年營收幾乎翻一番,年營收達到418億元,稅收達12.5億元。
產業集聚特色優,經濟發展根基實。湖里區堅持把高端制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根基抓緊抓實,狠抓“五個一批”和補短板投資工程包項目,建立謀劃、簽約、開工、投產、增資全過程的項目推進機制。
加速培育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高端人才激情四射、產業轉型促經濟騰飛,湖里頻頻交出亮眼成績單,創造出產城融合高速發展的新輝煌。
“海堤精神”紀念館紀念雕塑
和諧幸福
小區建設促和諧 民生保障幸福升
老舊小區南山新村解決了小區用氣、停車位問題,康樂新村二期實現了電梯加裝,翔鷺花城三期小區從治安混亂、配套設施損壞嚴重蛻變成居民的溫馨“花城”……
從小區建設這一和居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節入手,這是湖里區實現居民生活幸福感攀升,構建和諧社會的秘訣。
怎么做?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上,并實現黨支部和業委會的深度融合。湖里區用基層黨建引領小區建設,解決小區“雞毛蒜皮事”,讓小區實現深度“美顏”,許多小區煥然一新,不少小區更是通過改造更新,實現了功能性、居住性的大幅提升。滿意的安全、有序、溫馨、和諧的小區,為的就是讓居民幸福感節節攀升,更是提升社區的和諧氛圍。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湖里區長期以來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今年來大力推動民生社會事業“補短板”項目。
策劃湖里市民廣場、湖里體育公園、醫養康護中心等民生項目;加快湖邊小學等9個學校項目建設,區屬國企創辦的小學、幼兒園今年9月正式開辦;推動建設濕地公園等25個公共停車場,薛嶺山、虎頭山等一批全新打造的山地公園走近尋常百姓,轄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城市道路中,全區機關干部擔任“路長”,力量下沉覆蓋651條道路、602個小區。湖里區通過“大城管”機制,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實現城區精細化管理,更是從制度上維護著湖里的文明。
在禾山街道禾欣社區的社區書院里,居民林俊杰帶著孩子們朗誦經典,每周還會有許多朗誦愛好者聚集在此開展朗誦沙龍。社區書院的瑯瑯書聲中“新廈門人”和老廈門人聚在一起,共同熏陶在書香下,其樂融融。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游文晃、“獨腿義務交警”謝啟明、“全國助人為樂身邊好人”趙亞娟……湖里好人多,平凡有大愛,身邊好人的涌現更是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門,參與到志愿服務中,構筑文明奉獻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