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溪治理后, 山青水更綠。通訊員 劉平攝
海西晨報訊(記者 宗琴 崔易 通訊員 劉平)河道變成碧波蕩漾的美景,小流域治理如何修復城市生態?從生活污水處理站變身人工濕地,生活污水又是如何精彩轉變,激起“綠色動力”?讓垃圾分類成為文明的標志,我們每個人又能做些什么?近年來,廈門一直將生態文明建設逐漸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中,除了上天賦予的得天獨厚的環境,廈門的美還應當歸功于生態文明理念。
作為人文薈萃的僑鄉集美,擁有眾多自然美景。集美在實現城市發展的同時,注重支起綠色屏障,建立“一河一策”養護機制,修復河道生態整治,同時將生活污水進行分散式處理,并將垃圾分類知識在寓教于樂中深入全區,切實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給出集美經驗,守住綠水青山。
一河一策 全面推進“河長制”
“現在河面上基本看不到垃圾。”許溪的河道養護工林天來指著河面說,以前水面上總是有些生活垃圾,如今干凈多了。
2015年,集美區在許溪首次施行“河長制”,為河流引進專職“管家”,通過河道疏浚、控源截污的方式清理河道,同時在溪流養護方面,優先聘用河道周邊村莊的村民,緩解富余勞動力滯留問題。
后溪的許溪是廈門第二大溪流,在許溪小流域的治理上,集美區首先采取多部門聯合“作戰”方式,消除“多頭治水”的弊端,使治水網絡密而不疏———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還有嚴格的考核制度。
除此之外,管養分離是集美區流域治理的基本模式。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向民間招募河道專管員;同時,也將河道保潔、河床護坡養護及沿溪道路保潔工作打包給保潔公司負責。河長制辦公室成員單位定期開展聯合督查,執法部門嚴格執法,同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對河流保護管理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
通過不斷有效治理,許溪流域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
許溪的成功,成了集美小流域整治的“樣本”。今年,集美區全面推進“河長制”,運用到后溪、深青溪、瑤山溪3條流域的13條支流上,采取“一河一策”,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生豬退養、農村污水納網處理、違法采砂查處等與水環境相關的保護管理內容,全部納入“河長制”的實施方案中,統籌協調,做到有專人負責、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
生活污水 采取分散式處理
在下莊村村口,一個栽滿水鳶花、美人蕉、風車草等水生植物的池塘格外引人注目,這塊看著像是小花園的“人工濕地”其實是個分散式污水處理站,而這樣的別致景色,在集美下轄各村莊還有很多。
為徹底解決生活污水對農村居住環境及周邊流域造成污染的問題,近年來,集美區著力開展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通過建設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設施,將農村的生活污水及初雨等進行統一處理,讓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不亞于城市的污水排放標準。
農村污水處理問題一直都是“老大難”。分散式處理站通過鋪設污水收集管網,將每家每戶的生活污水以及初期雨水收集接入到處理站,經過調節池、污泥熟化發酵、沉淀等6道工序進行生物工程處理,然后再進入到“人工濕地”,濕地里面栽種著水生植物,吸附污水中富含的氮、磷等化學元素,同時具有除臭的效果。污水經過人工濕地處理之后,出水可以作為周邊農田的灌溉用水。
下莊自然村靠近后溪鎮的許溪小流域,為了配合流域整治,收集管網的鋪設采取雨水污水分流的方式,既徹底解決了雨天生活污水橫流的問題,也確保污水的收集和治理更加高效。
垃圾分類 建立示范點逐步推廣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不僅關系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最基礎的工作,是實施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一個重要步驟。
近日,廈門市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進一步對生活垃圾分類做出指示,集美區高度重視并嚴格落實。
自全市倡導生活垃圾分類以來,集美區從今年3月份率先建立規章制度,成立以區長為組長的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時,在5個社區、1個行政村建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點,在示范點分別設有垃圾分類宣傳欄、提示牌、引導牌等。
一走進海鳳社區,就被小區門口的8個大字———“垃圾分類,清新海鳳”所吸引。海鳳社區是首批示范點之一,早在2015年,海鳳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就已經開展起來了。
社區以泉水灣小區為試點開展的“互聯網+垃圾分類”在全市也是首創,去年還登上了央視新聞。今年,海鳳社區持續拓展深化,將垃圾分類推廣到轄區內的其他小區。
在泉水灣小區里,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展板十分吸睛———生動形象的卡通形勢,將紅、黃、藍、綠垃圾桶的正確使用方式,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
同時,社區還專門建立了微信、QQ群,通過互聯網答疑解惑,鼓勵更多居民共同參與到垃圾分類活動中來。
除了有示范小區外,集美區還選定6所市屬和16所區屬學校,共計22所學校作為垃圾分類示范校,并以“因材施教”“六個一工作機制”等多樣化推廣方式,深入推進集美區教育系統的垃圾分類工作。
今年5月,集美區還專門成立了垃圾分類青年志愿宣傳隊,這一公益服務平臺的成立,標志著集美的垃圾分類宣傳志愿服務將更加具有專業性、組織性。
接來下,集美將以示范點為樣本,爭取在年底前,在全區101個小區中的57個小區、7個行政村推行垃圾分類。值得一提的是,以城市社區為主的集美街道將按“全覆蓋”推進。此外,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的垃圾分類覆蓋率將達100%。
小學生表演垃圾分類情景劇。
演出結合游戲宣傳垃圾分類
“認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要清楚……”近期的每個周末,在集美的街道、社區、商場等地,都能看到一群“紅馬甲”,他們變身垃圾分類達人,通過精彩的文藝表演和趣味游戲互動,全方位地為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
這是集美為普及垃圾分類舉辦的“垃圾分類清新集美”專場活動。垃圾分類,重點在于居民的思想認知,只有居民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才會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因此,提升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分類的正確率,至關重要。
除了日常的入戶宣傳外,集美區更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更多市民參與進來。每周的“垃圾分類清新集美”專場活動,將垃圾分類知識與互動游戲、文藝表演相結合,分類垃圾桶投球、垃圾分類飛鏢等游戲吸引了許多市民參與。精彩的文藝演出和有趣的互動游戲,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小區居民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