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房前屋后便是超市,社區十幾路的公交線路經過,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安全放心、志愿服務更是成為品牌。提起現在在高林居住區的生活,環衛工人鄭金星贊不絕口。“當時的保障房,解決了我住的問題,更讓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鄭金星說,如果當時沒有這套保障房,自己很難解決這一住的問題,“現在社區非常熱鬧,完善的配套建設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社區的活動中,大伙就像一家人,住在這里很幸福?!?/p> 同屬于住房保障體系內的,還有保障性租賃房。同樣居住在高林居住區的林阿姨從2009年開始,就申請上了保障性租賃房。林阿姨說,這套租賃房讓自己和女兒足以遮風擋雨,不用再看房東要提價的臉色,也不用再花大錢去外面租房。 圓宜居夢,暖百姓心,解決群眾安居問題一直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從2006年開始,廈門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把實現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作為長期堅持實施的民生工程,形成配租方式的保障性租賃房、公共租賃房和配售方式的保障性商品房三種類型,滿足了不同群體的住房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進一步擴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蓋面,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在廈門已基本建立。財政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6年廈門啟動保障房項目建設至今,市級財政共投入建設資金136億元,目前已開建保障房約9萬套,其中已建成5.3萬套。 2017年至2020年,廈門全市還將計劃投資超400億元,滾動建設43個保障性住房項目,推進翔安新店地鐵社區、同安祥平地鐵社區、馬鑾灣地鐵社區、新陽居住區和九溪小區等保障性住房建設,至2020年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0萬套以上。 廈門老年人幸福指數最高 去年12月8日,《中國城市養老指數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共統計了全國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的養老指數排名。其中,廈門養老指數最高,最適宜養老,在廈門的老年人,全國最幸福。 近年來,廈門“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先后被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確定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2015年,廈門在全省率先開通和啟用養老信息化平臺暨“12349”全國養老專用號,去年底又發行了“市民養老服務卡”,養老需求實現了“一號通”“一卡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先后出臺20余項涉老惠老政策。在原有政策基礎上,今年3月又出臺專門文件,對社會資本舉辦養老機構予以財政扶持。2015年起,廈門還出資為本市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近三年來,市區兩級財政共安排資金約3100萬元為廈門60周歲以上戶籍老年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險。 近幾年來,在居家養老的基礎上,廈門也全力支持推動各種形式的養老機構建設,按每建成一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分別補助150萬元、17萬元及12萬元標準,目前市區兩級財政已累計投入6600多萬元。廈門還在著力打造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2020年將實現社區居家養老全覆蓋。 一切以人民為中心,為了廈門人的幸福感的不斷提升,廈門市正砥礪前行,一項項惠民政策在實施,一批批民生工程正在推進……讓更多人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 |
相關閱讀:
- [ 09-27]民生問題放首位 廈兩級法院:災后糾紛可走"快速道"
- [ 09-10]邱曉華在廈門合作論壇上發表觀點:人民幣兩年內可能破7
- [ 04-06]翔安今年為民辦實事 26個項目增強民生獲得感
- [ 03-14]100箱不合格進口衛生棉被銷毀 廈通報民生消費品狀況
- [ 01-30]思明區區長李欽輝:保障改善民生 多為百姓辦實事好事
- [ 01-29]關注民生熱點匯聚智慧力量 思明區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 [ 01-15]市政協2015年工作亮點回顧(二):真情履職關切民生
- [ 11-20]鄭萬春任中國民生銀行行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