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除法: 深入推進“放管服”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以前辦理原產地證往往需要兩三天,如今半天就能搞定,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出口效率和速度。”潘賀光是冠捷顯示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的資深管理師,由于公司產品銷往多個國家且數量多,幾乎每周他都要和原產地證打交道。 潘賀光介紹說,以前辦理原產地證,需要帶上各類繁雜的材料,到國檢部門先錄入排版,待打印出原產地證草稿檔后,再回公司與國內客戶核對原產地證上相關信息。緊接著,他還要再跑一趟國檢部門等待審核,一段時間后才能簽發出證。“現在,實行無紙化受理,我們只要在公司里把材料準備好,錄入國檢系統的企業端,發給國檢部門審核通過后,就可以直接到公司附近的簽證點簽證辦理,省去了許多時間。”潘賀光對“最多跑一趟”深有感觸。 為企業降低成本,給企業松綁,給企業減負。近年來,廈門積極做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著眼于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突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關成本、財務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環保成本、用能成本等,多措并舉幫企業降成本,力爭打造成為“全國企業經營成本最低、營商環境最優的城市”。 企業層面的減法運算,帶來的是固本強企,增加企業效益。英麥科(廈門)微電子創始人王明亮就對以降成本的“減法”換取增強企業活力的“加法”深有感觸,“公司所在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接地氣的服務,比如流片(試生產)補貼這塊,對我們的進一步研發有很大的幫助。”他算了一筆賬,“測試儀器設備、流片補貼、材料費用和生產加工測試費用,這些加起來,就為我們節省了30%至40%的成本。” 統計數據顯示,廈門實施“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兩年多來,累計為企業減負逾350億元,“營改增”擴圍后,規上服務業稅金總額下降20.1%。根據第三方機構依據世界銀行評價體系進行的評估,2016年廈門市營商環境相當于全球經濟體排名第40位的水平,比2014年上升21位,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減法”還包括“去產能”。廈門積極清除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盤活更多資源用于發展新興產業。今年上半年,廈門鋼材產量下降5.7%,皮革鞋靴下降26%,鋁材下降16.1%。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廈門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新經濟新產業發展。廈門,這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必將建成“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
相關閱讀:
- [ 09-04]廈門:高素質創新創業之城 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
- [ 09-03]廈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出堅實步伐
- [ 08-28]廈門集成電路產業取得重大突破 彌補空缺
- [ 08-27]生態藥谷 大美園區 贛州章貢區打造智能醫養產業
- [ 08-27]物聯智造產業基地在廈揭牌 現場舉行了簽約儀式
- [ 08-26]于都梓山萬畝富硒綠色蔬菜產業園好山好水出好菜
- [ 08-25]新能源、環保產業博覽會10月21日-23日在廈舉辦
- [ 08-22]廈門市集成電路產業鏈基本框架形成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