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創作巨幅水墨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
東南網9月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呂寒偉 康澤輝 朱黃 林少蓉)鼓浪嶼巨幅水墨畫、白瓷玉帶、莆田木雕、閩南影雕等福建的藝術作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廈門會晤中向世界展示。9月4日晚,各國領導人及配偶,在巨幅水墨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前合影留念。這幅水墨畫由廈門畫家林生創作,原畫就有8米長、2.5米高。
廈門會晤,廈門給世界留下的不只是城市之美,更展現了廈門、福建的藝術作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了文化的魅力。
鼓浪嶼元素成為重中之重。新聞中心的墻體背景,以淡淡的藍色為主色調,背景是鼓浪嶼的剪影;廈門畫家鄧紹炳創作的青山綠水畫《海上畫園》,噴繪后長7米、寬3米多;國家領導人及配偶們在巨幅水墨畫的《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前合影。
電視上播放設在筼筜書院的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市非遺專家黃念旭分別講解介紹了閩南影雕、莆田木雕、廈門漆線雕、漆線雕脫胎漆器《神武無帥》和大漆御案《花開富貴》等。
鼓浪嶼巨幅水墨畫名揚四海
9月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各國領導人及配偶在巨幅水墨畫《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前合影留念。
該畫作者,73歲的廈門畫家林生,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曾求學于鼓浪嶼,現為廈門張曉寒美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廈門書畫院畫師。
林老記得,接到創作任務時,剛好是鼓浪嶼7月8日申遺成功后。為突出“歷史國際社區”的特點,他重新構思,既有鼓浪嶼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景觀,更有中西融合。
自然和人文景觀上,他畫入了日光巖、鄭成功水操臺遺址的城墻、鄭成功雕塑、舒婷筆下的木棉樹、市花三角梅。中西多元文化上,他重點表現了菽莊花園的中國園林造景、金瓜樓、八卦樓和教堂等。
細看這幅畫,可以發現有大量人物:帆船上的運動員,菽莊花園上坐輪椅的老人、玩耍的兒童,沙灘上游泳、休閑、拍照的游人,鄭成功雕塑底下瞻仰的游人,營造了一種溫馨和諧、吉祥和平的氛圍。
以73歲的高齡,林老創作了一個月時間,原畫的尺寸達到8米長、2.5米高。不過在布設時,需要再擴大,又送去外地噴繪。
“我作為本土畫家,廈門難得舉行這么重要的會議,我能夠用自己的畫筆來表現魅力廈門的優美風光,把家鄉的美麗展現給世界友人看,我感到很高興,希望能夠多宣傳廈門、表現廈門。”林老說。
林建軍正在創作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彰顯文化自信
9月4日早上7點,林建軍打開手機后嚇了一跳:朋友圈里近百位好友點贊。原來,林建軍的木雕上了電視。
林建軍1979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5年開始學習木雕至今,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
8月底,他接到了相關部門的正式創作邀請函。2日晚,他接到了正式通知。為此,他帶去了4件作品。
其中一尊作品取意獅和事諧音,名《事事如意》,花費3年時間創作。“中國人自古喜歡獅子,獅和事是諧音。我們民族是睡醒的雄獅,正在崛起,所以我雕了56只小獅子,代表56個民族,又刻了如意、牡丹等寶物,祝愿祖國繁榮昌盛。”林建軍說。
該作品還復原失傳了40年的木雕藝術——精微透雕。“精微透雕在上世紀60年代以后逐漸失傳,我查閱資料和大量的古董實物,并請教了一些耄耋之年的老藝人,再進行一定的技術升級。”林建軍介紹。“透過廈門會晤的舞臺,讓世界了解傳統的中國工藝美術,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林建軍在朋友圈上寫道。
12億個點敲出影雕《十二金釵》
和莆田木雕同時出鏡的,還有一名惠安女。當時,她正穿著傳統服裝,手拿鋼鏨,在一塊古石頭上噠噠噠地鑿著,鑿出精美的圖案。
這名惠安女,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和影雕”傳承人、廈門市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李雅紅。鏡頭中,她在雕刻尚未完成的影雕作品《惠安女》。
影雕技藝是惠安石雕的典型代表,也是閩南傳統民間工藝的優秀代表。影雕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用特制的合金鋼針,在青斗石或黑膽石上,或輕或重地鑿出數億個點,猶如“滴水穿石”般,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
李雅紅出生在石雕世家,父親李走生是惠安當地有名氣的石匠大師。她創作的《蘭閨雅集》(十二金釵)、《惠安女》、《纖夫》、《指揮家鄭小瑛》等代表作品,成為我國影雕非遺的經典之作。《十二金釵》也是成為本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李雅紅介紹,這是她用鋼鏨敲了12億個點,花1年時間完成的作品。
白瓷玉帶裝點鳳凰廳
鳳凰廳是廈門會晤最重要的會議場館之一,金磚五國大范圍會議在此舉行。
這個大廳的設計充滿“閩南元素”,主背景墻造型取自展開的竹芯造型,頂部有一條以五國國花為圖案的福建德化白瓷“玉帶”——長20米、高1.1米,細看,上有巴西的毛蟹爪蓮、俄羅斯的向日葵、印度的荷花、中國的牡丹和南非的帝王花,潔白晶瑩,宛若云帶。
該作品出自福建匠人黃國鑾之手。黃國鑾祖籍寧德,家住廈門,卻長期在泉州德化創作白瓷。從3月接到任務,四易其稿,百余人的團隊又花了2個月時間燒制白瓷,最終在今年5月成功上墻。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黃國鑾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為了和波浪形的墻體契合,這組白瓷在制作工藝上,難度很大。”黃國鑾說,德化白瓷在燒制過程中,會有18%的收縮率,所以制作時,不僅要考慮墻體走勢,還得計算收縮比,精準到一分一毫。
黃國鑾說,古時,中國陶瓷從廈門港走向世界,如今,德化白瓷通過廈門會晤窗口,再度為世界矚目,這是他此生的榮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