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无套乱子伦精彩是白视频,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廈門頻道首頁 > 正文

“田園牧歌”在集美鄉村唱響 讓鄉村更宜居宜業

2017-09-08 16:37:07?來源: 廈門網  責任編輯: 李霖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集美鄉村美如畫。

海西晨報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詩宋詞里的詠嘆,反映出中國人心中魂牽夢縈的田園夢。但驀然回首,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田園夢似乎與現實漸行漸遠。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走進集美的鄉村,裝點精致的民居嵌在綠樹紅花中,整潔寬敞的村道連接家家戶戶……

近些年,集美區積極推動鄉村建設,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在宜居宜業上,力爭留住鄉村的“人”。通過治水修路、打造“鄉村記憶檔案”……拉近城鄉距離,帶動居民增收,讓幸福安康的田園夢在鄉村唱響。

打造“鄉村記憶館”

記住鄉愁

一草一木,一石一屋,記憶中的老物件、老人口口相傳的典故,如今你記得多少?

為了讓人們留住鄉情,2015年11月全省檔案系統開啟“一區一村”建立“鄉村記憶檔案”示范項目,內容涵蓋鄉村富美、文體建設、歷史文化、民間典故及名人故事等。去年3月,集美區在灌口鎮田頭村開啟了全省一區一村“鄉村記憶檔案”試點。

用文字記錄鄉愁只是一種方式,除此之外,集美區還在田頭村打造“鄉村記憶館”。田頭鄉村記憶館主要由室內展區、室外展區、鄉村記憶民俗文化體驗區、藏品倉庫及田頭村檔案室5個部分組成,預計9月中旬就可以開館和市民們見面。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庇涀∴l愁,首先要“知鄉愁”。集美區以“鄉村記憶檔案”、“鄉村記憶館”為平臺,充分發掘鄉村的個性和特色,融入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從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

  集美區組織文藝活動走進鄉村,文化惠民。

鄉村旅游助力居民增收

富民強村

今年7月,集美景區直通車正式開通,其中從曾厝垵開往鷹坑谷民俗園有了直達車。以后來集美鄉村旅游更加便捷了。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對鄉村的發展至關重要。集美有眾多生態景點,驅車來到田頭村,可以看到新324國道正在緊張施工中。據悉,未來新324國道與仙靈旗隧道通車,會將雙龍潭度假區、鷹坑谷民俗文化園、十里藍山等景區串聯起來,無論是島內還是漳州、泉州等地的游客到此休閑度假都將很方便。

交通便利了,來鄉村游玩的人就多了,農家樂成了村民的又一大經濟來源。在田頭村,臺灣水果、仙景芋頭以及無公害的黃羊、香豬肉都非常走俏。尤其是仙景芋,這種塊頭大、口感松軟的檳榔芋,是田頭村的“明星產品”,曾經是國宴專用芋頭。

居民文藝生活豐富多彩

幸福安定

“我每天都去社區書院,看報紙,跟老伙伴們聊聊天。”雙嶺村的陳大爺說,現在村里的活動場所越來越多,時不時還有文藝演出。

在集美的鄉鎮,像雙嶺村這樣建立社區書院和幸福院的村莊不在少數。社區書院和幸福院的建成,給村民提供了一個集學習、娛樂、教育于一體的場所。尤其是幸福書院,它將為60歲以上的社區老人提供醫療、保健、學習、娛樂等綜合服務,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上個月,集美區委八屆九次全會召開,會上公布了《中共集美區委關于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草案)》,里面提到將推動建設完善區級社會福利中心、鎮街級日間照料中心、村居級幸福院(居家養老服務站)三級一體的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到2020年,新增養老機構3所,新增床位1000張,完成6個鎮(街)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日間照料床位達180張。屆時,農村養老將更加完善。

此外,文化惠民也是集美一大亮點,前不久,“詩意田頭”朗誦音樂會走進田頭,近10首關于鄉愁的詩歌,帶領村民感受鄉愁。除了有“三下鄉”演出外,從去年開始,集美區還開展了閩南戲曲進村居傳習系列活動,先后走進轄區內各社區戲臺,把木偶戲、南音、布袋戲、歌仔戲(薌?。⒋鹱旃摹⒑扇~說唱等傳統曲藝送到百姓家門口,不僅讓戲迷和更多的年輕人能夠了解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還豐富了他們的文藝生活。

他賣掉汽車店面只為留住老物件

老鐘表、茶壺、石柱……在集美鷹坑谷民俗文化園,隨處可見的老物件讓人一下子就燃起了濃濃的鄉愁。

在鷹坑谷民俗文化園里,有一位村民,被大家稱為“林堡主”,他就是鷹坑谷觀光休閑有限公司的林少華。

2007年,廈門進行新農村改造,村里的一些老舊物件無處安放,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林少華看著這些老物件沒有用處,很不舍,于是萌生為老物件建個“家”的想法。

“當時我有房,就想建個民俗文化風情園吧?!绷稚偃A說,當時他也沒有想過要做多大,只想起碼讓這些老物件有個安身的地方。

為建民俗園,沒有經驗的林少華開始四處考察,走了不少地方后,更加堅定了他要把“老東西”留下來的決心。2008年5月8日,林少華在全村號召把每家每戶的老舊物品登名造冊,捐獻給鷹坑谷民俗文化園,村民們踴躍支持,紛紛把自己家的老物件捐出來。為了收集到更多的老物件,林少華開啟了“敗家”之路,他賣掉了自己的兩輛車、兩部工程機、兩個店面,還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將所有錢財都投入到民俗文化園中。

“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文化園做起來,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傳承下去。”林少華說,如今十年過去了,文化園逐漸成形。2012年,鷹坑谷民俗文化園被確認為集美區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去年,又被教育部門確認為第三批中小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林少華說,青少年在這里不僅能看到當初用于農耕的物件,還能親身體驗農耕樂趣,認知閩南民俗,學習經典國學等。到了每年中小學生春游、秋游時,廈門及周邊地區的學校都會組織來此學習,了解傳統文化。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更多>>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