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東南網9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為什么鳥兒歌唱有時婉轉輕快,有時輕吟低沉?”“鐘表應該最怕水,為什么文物館里的鐘表有人工噴泉?”平時學生們好奇的這些問題,都一一得到解答。昨日,科協組織11個科普教育基地前往外國語附小舉辦科普展示及科普進課堂活動,并且與5所學校簽訂《科技教育合作協議》。 5所學校分別對應的科普教育基地是:廈門實驗小學,對應廈門科技館和廈門園林植物園;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對應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和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廈門東渡小學對應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廈門樂海小學,對應廈門海底世界;廈門金尚中學,對應惠和石文化園。 在昨日的科普進課堂活動現場,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內,全校師生都沉浸在科學的樂趣中。操場上、教室里,這邊炫酷小車在進行繞樁競速,小機器人表演自我介紹、前后左右運動;那頭植物園工作人員正耐心解答小朋友提出的各種植物、自然等問題?,F場同學們玩得熱火朝天。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市科協和市教育局主辦,也是今年全市科普日四大重點活動之一。簽訂合作后,接下去會有哪些“動作”?廈門市科協副主席鄭穎聰表示,希望下一步各科普教育基地以需求為導向,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把適合進學校的科普內容項目化、系統化,為中小學提供“菜單式”服務??刹扇—毩⒊修k、聯辦、協辦等方式深入學校策劃組織主題科普活動。 如此大規模的科技展示及進課堂形式,也是第一次。外國語附小的科學組組長王婧穎說,外國語附小是“全國科技教育十佳校”,科技教育在全市處于示范帶頭的作用,把學校和各個科普基地建立起對接,是一次很好的合作。平時學校科技教育只是局限在教師的上課或者是興趣小組上,很少能走出校園讓孩子去體驗與科技有關的項目,通過這次合作,對于學校與外界的交流和信息能起到很好的對等作用。 |
更多>>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