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灣加裝“凈水器” 獨享“廈門西湖”美譽 后溪流域匯聚注入的杏林灣,與集美新城“毗鄰而居”,生態品質尤為重要。集美近年來在環灣流域共建設9座分布式污水再生處理站,成為治理杏林灣水環境的“利器”。這些污水再生處理站相當于大型的“凈水器”,使水體達標后才能流入灣區。 同時,這些“凈水器”實現與地面綠地景觀建設有機融合、與住宅小區“和睦相處”。此外,通過發揮處理站的調蓄水體及再生水利用等功能,為集美建設“海綿城市”、打造分布式污水再生處理綜合治理模式國家級示范區摸索了有益經驗。目前,杏林灣已完成沿灣截污工程,并形成了超過20公里的環杏林灣濱水景觀帶。 “濕地公園就是對流經公園的水體再加裝一個‘凈水器’。”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溪流匯入杏林灣的后溪水閘口附近,將建一個面積約40萬平方米的淡水濕地公園,在馬鑾灣新城集美片區范圍內,擬建一座占地面積76.7萬平方米的濕地公園,今年先進行6萬平方米的水生態修復工程。 “互聯網+垃圾分類” 登上央視新聞 生活垃圾分類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集美區僑英街道海鳳社區的泉水灣一期,在全市首創“互聯網+垃圾分類處理”,去年還登上了央視新聞。 在泉水灣一期,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展板,將四色垃圾桶的正確使用方式簡單明了地表示出來。同時,社區還專門建立了微信、QQ群,通過互聯網答疑解惑,鼓勵更多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除了示范小區外,集美區還選定6所市屬和16所區屬學校作為垃圾分類示范校,深入推進集美區教育系統的垃圾分類工作。 今年5月,集美區還專門成立了垃圾分類青年志愿宣傳隊。接下來,集美將以示范點為樣本,在全區101個小區中的57個小區、7個行政村推行垃圾分類。此外,全區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的垃圾分類覆蓋率將達100%。 |
相關閱讀:
- [ 09-28]文化產業成為集美區經濟發展新引擎
- [ 09-28]新加坡訪閩交流團參訪集美 共敘鄉情增進鄉誼
- [ 09-28]集美區政協赴深圳慰問港澳委員
- [ 09-28]集美區政協委員到軟件園三期開展專題視察
- [ 09-28]集美區將多措并舉補齊短板 加快教育事業發展
- [ 09-28]集美區舉辦中小學生書法大賽 現場書寫嘉庚語錄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